對車壇趨勢關心的網友,肯定注意到近年車廠推出的新世代引擎,有一個非常顯著的轉變潮流,那就是以往主要由歐日車廠較著重發展的小排氣量引擎,在全球油價高漲與環保意識抬頭下,逐漸成為全球各車廠的新世代動力研發顯學,甚至連對大排氣量引擎情有獨鍾的美系車廠,也開始加入小排氣量引擎的開發陣容。

同時,小排氣量引擎的興盛也牽動引擎排氣量與缸數的逐步縮減,尤其是主流小排氣量引擎的基準線,逐步由以往 1.5-1.8 升級距,縮減至 1.2-1.4 升級距,甚至多款 1.0 升以內的更低排氣量引擎,也陸續被車廠開發出來,擔綱品牌主力引擎家族,而引擎缸數也由以往常見的 4 缸配置,出現 3 缸甚至雙缸的低缸數設計。這篇科技趨勢專題,就由近幾年重點小排氣量引擎產品的演進,來觀察車壇當前最夯的 Downsize 小排氣量引擎趨勢。

引擎排量與油耗成正比,縮排量降油耗成主流

要理解全球車壇,在面對更嚴苛的排放污染規範與油耗標準時,不約而同地多採用降低引擎排量的 Downsize 策略,就得先談引擎排氣量,以及排量與油耗的正比關係。首先,排氣量是指引擎運作時,所排出的氣體容積,而若細分的話,將汽缸的面積乘以衝程,即可得到汽缸排氣量,再將汽缸排氣量乘以汽缸數量,即可得到引擎排氣量。

由於引擎排量與油耗成正比關係,因此,在朝向引擎更為節能趨勢下,減縮引擎排量以降低油耗,已成各車廠動力開發團隊的主流思維。

而內燃機運轉所需的能量,即來自石化燃料與空氣混和後燃燒,而更多的汽缸數與引擎排氣量,則需要耗損更多的能量來運轉,因此,若排除車輛、駕駛與路況的各別差異,在內燃機的先天基礎上,引擎排氣量與油耗是成正比,反之,縮減排量就能降低引擎的耗油量。

新世代小排氣引擎,不單單只是降低排氣量,包括 Fiat 推出的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左上)、Ford EcoBoost 缸內直噴科技(右上)與 Volkswagen 推出的可變汽缸管理技術,都讓小排量引擎的節能表現更為精進。

因此,在車廠追求降低油耗的目標上,縮減引擎排量以達到降油耗,就成為不約而同的發展主軸。當然,不僅僅只有單純降低油耗的考量,在提升燃燒效率與追求更高的輸出性能時,包括引擎輕量化技術、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技術、可變氣門正時科技、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Start/Stop 怠速熄火系統甚至可變汽缸管理技術等等,也被廣泛運用上小排氣量引擎,以達到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能在節能、排放與性能兼備的均衡表現。

小排氣量引擎其來已久

其實,就全球車壇來看,小排氣量引擎並非是現今才突然問世的產物。事實上,1886 年由 Karl Benz 所打造,全球首輛 3 輪汽車並 揭開汽車歷史濫觴的 Benz patent motor car No.1,正是搭載 954 c.c.單汽缸 4 行程汽油引擎配置,所以,小排氣量引擎可說是汽車動力的源頭。但隨著引擎技術的精進、對動力性能更高的需求、對應更複雜的車體結構與重量,引擎排氣量與缸數設計便持續增長。

1886 年問世的 Benz patent motor car No.1 搭載 954 c.c.單汽缸 4 行程汽油引擎配置,可以說明汽車引擎的初始點,是由低排氣量與少缸數開始,但隨著動力需求與科技演進,而逐步擴大排氣量與缸數的設計。

然而,小排氣量引擎仍然在部分地區與產品受到穩定的支持,尤其是日本境內推行許久,排氣量 660c.c.以下的微型車款 K car,或者是產品初始就定義為低排量都會迷你車,採用 999 c.c. 3 缸引擎的 Smart Fortwo,以及 998 cc 3 缸引擎的 Toyota Aygo、Peugeot 107 與 Citroën C1 孿生兄弟,甚至是 2009 年震撼全球車壇,採移植自摩托車 624 c.c.雙缸引擎設計的 Tata Nano 廉價小車等產品,都算是車壇低排氣量引擎的要角,但在新世代小排量引擎的定義上,若與縮減排量並取代舊款較大排量引擎的沿革本質,兩者仍有一定程度的差異。

在這一波新世代小排量引擎興起前,部分車廠其實已針對都會迷你車產品搭載小排氣量引擎,已追求最佳的節能油耗表現,包括 Smart Fortwo 與 Toyota Aygo 等,都是採用小排量 3 缸引擎的代表車款。

因此,要定義掀起這波小排氣量引擎新風潮,並不是簡單的「復古」運動可以概括。而是在現代石化能源危機下,車廠必須對應更嚴苛的廢氣排放與燃油規範,因此,降低排量以提升節能環保,成為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興起的主因。

若由時間軸來看,可以簡單地做個劃分,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可以認定為近 5 年內,部分車廠有計劃地以縮減排氣量的新世代引擎族,更新品牌主力車系的動力系統。而最符合資格的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則有 Volkswagen 1.4 TSI 引擎、Fiat 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與 TwinAir 雙缸渦輪增壓引擎,以及 Ford 集團力推的 1.0 EcoBoost 3 缸渦輪增壓引擎。

廣  告

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唱名-Volkswagen 1.4 TSI

而就全球車壇近幾年來看,影響力最大與最具代表性的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肯定是 Volkswagn 集團所屬的 1.4 TSI 引擎族,自 2006 年至 2010 年間,總共連續 5 年獲得國際引擎大賞的高度肯定。

名震車壇的 1.4 TSI 引擎,起源可追溯至 2005 年法蘭克福車展,以 5 代 Golf 為基礎推出的 Golf GT,是 1.4 TSI 引擎首度搭載在量產車型。這顆原廠代號 EA111 的 1.4 TSI 引擎,開發初衷以降低油耗與提升性能為出發點,並導入 Downsize 設計概念,同時導入引擎排氣量縮減、降低摩擦損失與引擎輕量化等工程,提高引擎工作效率,並在 FSI 缸內直噴技術上,再導入序列式排列機械增壓系統與渦輪增壓系統,成功在 1.4 升直列四缸的設定,創造出最大動力 170 匹與原廠平均油耗每公升可行駛 13.8 公里,在當時能較相同動力的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節省約 10%的燃油使用。

在 Volkswagen FSI 缸內直噴科技的基礎上,2005 年法蘭克福車展首演的 Golf GT,搭載結合機械增壓與渦輪增壓系統的 1.4 TSI 引擎,可輸出 170 匹最大馬力,結合 DSG 變速箱後,原廠平均油耗每公升可行駛 13.8 公里。

Volkswagen 1.4 TSI 引擎約於 2006 至 2007 年陸續投入全球市場,並倚賴 Volkswagn 集團內傳動技術的高度共用性,順利讓 TSI 引擎科技廣泛移植 Volkwagen 品牌其他車系,甚至是集團內的 Audi、Škoda、Seat 與 Volkswagn 商旅等品牌,也陸續衍生出 1.2 TSI 更低排量版本,以及不同動力輸出與拿掉機械增壓系統的低階版本。

Volkswagn 7 代 Golf 搭載的 TSI 主力引擎,採用原廠代號 EA211、可輸出 140 匹最大動力的新世代 1.4 TSI 引擎,首次搭載的 ACT 主動式可變汽缸管理系統,是這顆引擎的最重要革新科技。

而隨著產品世代演進,Volkswagn 趁著 2012 年巴黎車展發表第 7 代 Golf 的機會,介紹車系引擎主力,原廠代號 EA211、可輸出 140 匹最大動力的新世代 1.4 TSI 引擎。在延續舊款 TSI 引擎的核心技術脈絡,新世代 TSI 引擎擁有單渦輪增壓技、單渦流與缸內直噴技術,更首度導入 ACT 主動式可變汽缸管理系統 (Active Cylinder Management) ,讓四缸引擎也能夠支援四缸運轉或雙缸運轉的可變汽缸節能技術。

原廠代號 EA211 的 1.4 TSI 引擎,首度導入 ACT 主動式可變汽缸管理系統,技術原理是在第 2 與第 3 汽缸進氣與排氣凸輪軸上方,設計兩組 Tooth System 電磁閥控制裝置,利用電磁閥伸出針柱運行獨特軌道,讓凸輪軸產生橫向移動,而讓凸輪無法壓啟進氣閥門與排氣閥門,另一根針柱則是讓凸輪軸再度橫向回歸正常位置。

ACT 主動式可變汽缸管理系統的技術原理,藉由在第 2 與第 3 汽缸進氣與排氣凸輪軸上方,設計兩組總共 4 個 Tooth System 電磁閥控制裝置,而 Tooth System 命名也貼切地傳達設計概念,每個電磁閥控制兩根猶如牙齒的金屬針柱,而凸輪軸則設計有相對硬的兩組螺紋軌道,在正常運行模式下,凸輪軸旋轉頂壓開啟第 2 缸與 3 缸的進氣門與排氣門,若切換到第 2 與 3 汽缸停止運作模式時,電磁閥則會伸出左側針柱並運行凸輪軸上的軌道,讓凸輪軸產生橫向位移導致凸輪無法頂壓開啟進氣門與排氣門。

而要回復正常運行模式時,電磁閥則改伸出右側針柱並運行凸輪軸上的另一組軌道,讓凸輪軸再度橫向回歸正常位置,當然,進排氣凸輪軸有預留獨特的橫向彈性伸縮設計,讓 Tooth System 啟動第 2 與 3 汽缸休止時,橫向位移的凸輪軸不會影響第 1 與 4 汽缸正常運轉。

而根據原廠資料,透過 Tooth System 運作的 ACT 主動式可變汽缸管理系統,成功讓第 2 與 3 缸可於低速行駛時暫時停止氣門進排氣、供油與燃燒等動作,並搭配怠速熄火技術,創造每公升 20.8 公里亮麗平均油耗。可以預期地,Volkswaen 集團新世代 TSI 引擎,將會陸續推出衍生版本,並移植至集團其他品牌,持續擔綱集團的主力小排氣量引擎族。

廣  告

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唱名-Fiat MultiAir 與 TwinAir 引擎

除了 Volkswagen 集團外,歐洲義大利車廠 Fiat 集團,也是近年開發小排氣量引擎的翹楚,先後以 1.4 升直列四缸 MultiAir 渦輪增壓引擎與 875 c.c.排量的 TwinAir 雙缸渦輪增壓引擎,風光拿下 2010 年與 2011 年國際引擎大賞殊榮,成為車壇矚目的焦點。

向來在引擎科技別有創新的 Fiat 集團,先後於 2009 年與 2010 年推出的 MultiAir 與 TwinAir 技術,可說是集團在小排氣量引擎科技的創新之作。2009 年 3 月發表的 1.4 升 MultiAir 直列四缸節能引擎,不僅僅是新世代引擎系列的誕生,MultiAir 更代表是關鍵的引擎節能新技術「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其最大的創新之處,在於取消傳統的進氣凸輪軸設計,改為電子液壓控制的多段可變進氣系統,以提在對應各種轉速與動力需求時,引擎所需高燃燒效率的最佳進氣閥門動作。

2009 年 3 月發表的 1.4 升 MultiAir 直列四缸節能引擎,關鍵的節能新技術是採用 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取代傳統的進氣凸輪軸設計,以電控液壓來微調控制進氣閥門開啟時機、幅度與時間,達到更為精準與優化的進氣設定。

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的技術原理,是以一組電子液壓驅動進氣閥門設計直接取代傳統的進氣凸輪軸,MultiAir 系統將原有進氣凸輪軸的「凸輪」結構,巧妙移植至排氣凸輪軸上,讓排氣凸輪軸上的相異凸輪,各自扮演驅動排氣閥門與進氣閥門的動作,其中,負責進氣動作的凸輪,改經由驅動各汽缸獨立的液壓機構,並將液壓管路一分為二同時控制每缸雙進氣閥門的開闔動作。

而改變傳統凸輪軸的純機械結構後,電子式液壓控制進氣系統能主動作出精密的微調設定,讓進氣閥門在差異化的液壓推動幅度後,產生進氣門不同的開闔幅度與時間長短,進而達到因應引擎不同轉速域與動力輸出需求條件下,最佳化的進氣門設定。

當時發表 MultiAir 引擎技術的 Alfa Romeo 表示,導入 MultiAir 技術後可將引擎最大扭力輸出提升 10%,低轉速扭力值更能提升 15%,並在達到相同動力表現下,體機更小的 MultiAir 渦輪增壓引擎,將較傳統自然進氣引擎降低 25%的油耗,降低 HC 碳氫化合物與 CO 一氧化碳排放量達 40%,NOx 氮氧化合物排放量更降低 60%,達到提升性能並兼顧節能表現。

MultiAir 技術的首搭量產車款,是 2009 年 9 月上市的 Alfa Romeo MiTo MultiAir,以自然進氣與渦輪增壓兩種設定的 1.4 升直列四缸引擎,結合創新的 MultiAir 技術,提升引擎的節能表現。後續也推廣至 Alfa Romeo 與 Fiat 等品牌車款,甚至也藉由 Fiat 與 Chrysler 的結盟,將 MultiAir 技術移植給 Chrysler 車廠。

2009 年 9 月上市的 Alfa Romeo MiTo MultiAir,是首度搭載 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的車款,而接著推出的 TwinAir 雙缸渦輪增壓引擎,更拿下 1.0 升以內級距的 2011 年國際引擎大賞。

接著,Fiat 車廠更將小排量引擎的開發焦點,往下推移至雙缸引擎領域。於 2010 年 7 月發表搭載於 Fiat 500 車系,排氣量僅 875 c.c.TwinAir 雙缸渦輪增壓引擎,結合 MultiAir 電子液壓可變進氣系統、渦輪增壓技術與雙缸引擎等特點,可輸出 85 匹最大馬力與 14.8 公斤米最大動力,搭載於 Fiat 500 手排版本,市區油耗可達到每公升 24.4 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僅每公里 95 公克;若搭載 5 速 Dualogic 序列式變速箱版本(單離合器自手排設計),市區油耗更可壓低至每公升 25 公里,二氧化碳排放量也進一步降低至每公里 92 公克。

而在 500 車系採用 TwinAir 雙缸渦輪增壓引擎後,Fiat 也陸續讓 Fiat 旗下 Punto 與 Panda 等主力車系搭載,同集團的 Alfa Romeo MiTo 與 Lancia Ypsilon 等主力車系,也將 TwinAir 列為核心傳動科技,展現集團動力編成朝向低排氣量與少缸數的新趨勢。

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唱名-Ford 1.0 EcoBoost

而要說到小排氣量引擎的後起之秀,甫獲得「2012 年國際引擎大賞」與「年度最佳新引擎」雙料大獎肯定的 Ford 1.0 升 3 缸 EcoBoost 引擎,絕對是不二的首選。

以往,美系的 Ford 集團在引擎家族的開發,仍慣於大排氣量與自然進氣汽油引擎的設計,較小排氣量引擎的開發,主要以歐洲福特為主力,但在 Ford 近年推出的 One Ford 全球戰略架構下,Ford 積極統合集團資源、開發技術與產品編成,而 EcoBoost 新世代引擎科技也在此背景下,成為 Ford 重要的研發策略,當然,Downsize 低排量引擎也是 EcoBoost 的開發主軸,而 2011 年於德國法蘭克福車展正式首演的 1.0 升 3 缸 EcoBoost 引擎,更是其中的代表作。

Ford 1.0 升 3 缸 EcoBoost 引擎將陸續搭載於集團主力車系,更風光拿下 2012 年國際引擎大賞與年度最佳新引擎兩大獎項。

這顆排氣量 999 c.c.的 1.0 升 3 缸引擎 ,搭載 Ford EcoBoost 科技核心的 Ti-VCT 雙獨立可變汽門正時控制技術、缸內直噴、渦輪增壓技術與低阻力活塞鍍膜設計,最大動力可輸出 125 匹與 17.3 公斤米,是當前 Ford 集團排氣量最低與缸數最少的引擎,比起先前 Ford Ka 迷你掀背搭載的 1.2 升 Duratec 直列四缸引擎更為 Downsize。

已經在中國投產上市的 Ford EcoSport 車系,搭載的動力心臟正是目前 Ford 車廠當紅的 1.0 升 3 缸 EcoBoost 引擎。
Ford 將在新世代大改款 Mondeo 搭載 1.0 EcoBoost 3 缸引擎,成為同一級距產品最低排氣量的車款,帶給全球車壇與消費者相當大的衝擊。

而這顆 1.0 升 3 缸 EcoBoost 自問世至今,已陸續搭載在 EcoSport 與 Focus 等車系,甚至國人熟悉的中大型房車 Mondeo 車系,Ford 也在新世代大改款車型規劃搭載 1.0 EcoBoost 3 缸引擎,徹底顛覆以往大車理應搭配大排氣量引擎的思維,此外,也可以預期地,Ford 將有更多車系搭載這顆小排氣量新世代 EcoBoost 引擎。

小排氣量引擎發展仍是現在式

即便已有 Volkswagen、Fiat 與 Ford 等車廠,推出多款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全球車壇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的發展,仍然是現在式。

譬如,法國 PSA Peugeot Citroën 集團旗下的 Peugeot 車廠,2012 年推出的全新 208 車系,主力搭載新開發的 1.0 與 1.2 升 VTi 3 缸汽油引擎家族,而美國 GM 車廠也與 PSA 集團在 2012 年底宣佈結盟開發小車,在引擎更將借重這組新世代 3 缸引擎家族,此舉也預告 GM 集團將積極跨入小排氣量引擎的陣線。

對於較少有小排氣量引擎開發背景的 GM 車廠,選擇與 PSA 集團結盟看來是合理的捷徑,包括開發小車與借重 PSA 集團的新世代 3 缸引擎,對 GM 而言將會是跨入小排量引擎的加分合作。

而在引擎科技擁有卓越名聲的日系車廠 Honda,於 2011 年東京車展所發佈的 Earth Dreams Technology 新世代傳動科技,也提到將在 1.3 至 1.5 升級距引擎,推出性能與效率更為精進的全新世代產品。因此,在可見的未來,新世代小排氣量引擎,將是各車廠展現傳動科技競爭力的一大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