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汽車媒體業界,從沒遇過一場海外採訪行程,一路迢迢把相機包由臺灣帶到歐洲,卻一張照片都沒有拍到,又原封不動帶回國。這幾乎是戲劇性的轉折,卻絲毫不減損這場活動的精采程度,因為,在 BMW 德國慕尼黑所舉辦的 BMW Digital Day 2018 媒體參訪活動,英凱得以看到 BMW 原廠在最新數位科技的開發與運用。

一如原廠於邀請函所提要「360 度」全面展示 BMW 數位科技,位於 BMW 慕尼黑廠區大樓所舉辦的 BMW Digital Day 2018 活動現場,原廠規劃採環形參訪動線,由原廠不同數位化領域與團隊專家,依照不同主體來作介紹,此次主要展示 3D 印刷技術、混合實境、AI 人工智慧與 5G 通訊等技術的應用。

同時,活動也邀請 BMW i Ventures 所投資的幾家新創事業,介紹所屬技術在汽車產業的運用,最後,BMW 董事會成員 Klaus Frohlich 與 Peter Schwarzenbauer 也跟來自全球的汽車產業媒體,暢談 BMW 在數位科技的發展願景。

BMW 原廠為展現對活動的重視,特別安排 BMW 董事會成員暢談 BMW 在數位科技的發展願景。

當然,身為汽車媒體的一員,以往在汽車產業科技的接觸,多是以搭載於實際量產車的科技與配備運用,反而很少有機會一窺原廠團隊在新創科技端的前導研發與測試,不僅如此,在緊湊的分組參訪節奏與聆聽不同領域專家,在探索、測試與逐步塑造未來 BMW 的樣貌,絕對是相當新鮮的體驗。

本篇並不著特別墨於專業領域的科技論述,而是試著以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BMW 原廠團隊目前所展示的各項新科技,對於每位未來 BMW 新車車主,甚至說是跨品牌汽車使用者,未來能體驗與運用得到的科技。

英凱回國之後,在【U-Live 直播】第 20 集內專題跟網友搶先介紹參訪的重點,包括 X5/X7 前所未有的「獨特」全球首試行程!現在,透過專題報導的形式,再依序針對前文提到的新科技領域中,就幾項英凱認為最印象深刻,也必然會對未來汽車產業與用車型態有巨大改變的科技,跟大家一一介紹。

廣  告

迎接 5G 傳輸,自駕、互聯、雲端數據庫與 HD 影音將成真

首先,我認為這次最核心,也是影響層面最廣的科技,是 5G 通訊世代對汽車的全面影響。

儘管目前車載行動通訊技術仍架構在 4G LTE 通訊技術,但隨著 5G 通訊世代即將到來,行動通訊技術在車載系統與汽車領域運用,也開創全新的可能性。簡單講,一如以往不同行動通訊世代的躍進,更高傳輸速度與跳躍的傳輸量,將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儘管目前各界對於 4G 升級到 5G 系統的聯網速度,有 10 倍、數十倍到幾百倍的估算,BMW 原廠工程人員表示預估是約百倍的進步幅度。

身為 5G 汽車協會創始成員的 BMW 集團,隨著 5G 通訊技術即將商用化,得以搶先布局各項 C-V2X 通訊技術帶來的效益。網頁擷取自 http://5gaa.org/membership/our-members/
  1. 5G:第 5 代行動通訊系統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
  2. 5G 汽車協會 (5G Automotive Association,5GAA),創立於 2016 年 9 月,8 大創始成員包含 Audi AG、 BMW Group、Daimler AG、 Ericsson、Huawei、Intel、 Nokia 與 Qualcomm。後續包含 Ford、Honda、Nissan、PSA、Jaguar &Land Rover、Gelly 吉利與 BAIC 北汽等車廠加入,目前已有 12 家汽車集團加入 5GAA 陣營。
  3. C-V2X 蜂巢式車聯網 (Cellular Vehicle-to-anything,C-V2X)
作為 5GAA 陣營的創始成員,BMW 在相關領域開發運用相當早,也得以逐步預備 5G 系統下的相關科技運用。

也藉由聯網汽車在 5G 通訊架構下,大跳躍式的連網速度成長,以及預估可望於 2020 商業化可能。BMW 研發團隊也針對 5G 世代,汽車在 C-V2X 蜂巢式車聯網下能帶來甚麼進化,作了全面性的展示。

首先,自動駕駛科技在 5G 架構下,將更能邁向成熟之路,因為,C-V2X 能替自動駕駛車建構最重要的溝通工具。讓自動駕駛車所需要的高精準圖資、即時交通路況與天候回報、道路基礎設施、雲端資料、甚至車輛之間聯繫溝通等,BMW Digital Day 藉由前導設計介面的展示,將可透過 5G 通訊系統達到,這些,將不只僅僅車內將有高畫質的影音娛樂,更重要的是自動駕駛技術,將更趨成熟與實現。

現在看來很普通,但英凱在 2008 年於德國慕尼黑開到 E90 世代小改款 3 系列,使用車內搭載的 BMW ConnectedDrive 系統,連上線瀏覽 U-CAR 網站,在當時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高科技新鮮體驗。

當然,在推進到 5G 階段以前,其實在現行 4G 甚至更早的 3G 通訊架構下,BMW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系統早就提前展開運用,英凱最早有印象的 E90 世代 3 系列小改款,所搭載新款 iDrive 系統,最重要改變是升級命名為 ConnectedDrive 的無線上網系統。當然,隨著科技的演進,BMW ConnectedDrive 也被賦予更多元的功能,包括 2016 年問世的 G30 世代 5 系列,就首批搭載天候路況預報與警示功能,對於駕駛在路況掌握與預知,發揮相當實用的預警功能。

英凱於 2016 年前往里斯本試駕的 G30 世代 5 系列,是 BWM 首批運用互聯科技能,得以即時顯示天候路況等預警訊息的車款。

事實上,由於臺灣在通訊系統基礎設施的完備,也是 BMW 原廠非常看重推展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功能的前導市場,因此若留意 BMW 品牌動向的讀者,應該也留意到在 2017 年開始,BMW 在臺灣所販售的新車大規模搭載 ConnectedDrive 系統,並支援線上生活資訊、即時路況資訊、旅程諮詢秘書、智能緊急求助、智能遠端遙控與遠距售後服務等主要功能。

至於最新世代 BMW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科技,目前發展的規模如何呢?,

BMW 原廠團隊人員在活動現場透露,目前已有多達 70 萬輛 BMW 車款採用最新的 ConnectedDrive 互聯駕駛科技,能藉由 ConnectedDrive 傳輸雲端資料 (Data Ecosystem),透過這些雲端大數據資料,將讓 BMW 能研究使用族群的喜好,以及現有功能系統的使用特性,舉例如車輛啟動時間、空調開啟模式與溫度設定等,甚至是各項車載應用程式的使用習慣,收集相關大數據資料後,將能協助日後開發更適合駕駛與使用者的介面與功能。

當然,大家也很好奇現今具備互聯功能汽車,所產生如此龐大的雲端資料,到底系統如何來負責傳輸、收集與整理?

原廠透過名為 IT Backend Environment 後端環境的背板來說明運作原理,目前總共在全球 46 個國家多達 1,100 萬輛車,藉由車輛搭載的互聯系統、所使用應用程式、手機雲端與包括 Here 等開放式定位平臺,每天傳送高達 2.5 億筆數據資料到在整個系統間傳輸,這也是隨著無線傳輸科技的進步,才能讓如此龐大的雲端數據資料庫得以運作。

龐大的雲端數據彙整,最終將成為車廠珍貴的大數據庫,不僅能形成各區域市場不同消費者的使用習性與輪廓,也有助於車廠開發團隊去檢視各項系統與配備的日常實用狀態,這是以往所難以想像的。

當然,BMW 是第一家運用採用 Here 地圖服務所屬 Open Location Platform 開放式定位平臺的車廠,目前已有 Daimler 與 Audi 共 3 家車廠加入,原廠表示將在 2018 年第 4 季陸續在部分市場,提供可支援 Here 地圖功能的新車,屆時,所有加入 Here OPL 開放式定位平臺的車輛,彼此間將可匿名交換即時的道路環境與車輛資訊,提供車主更精準掌握附近路況。

BMW 是首家採用 Here 地圖服務所屬 Open Location Platform 開放式定位平臺的車廠,也讓 BMW 在車輛周邊即時路況與危機預警,將比起其他車廠更有優勢。
廣  告

3D 列印技術零件運用,設計到生產更快速具彈性

接著,我認為 3D 列印技術在汽車材料的運用,也是非常值得關注與期待的。

儘管近幾年隨 3D 列印技術的成熟,已逐步讓大家所認識。但 BMW 原廠內部對於相關技術的關注遠比現在更早,BMW 最早於 1991 年就成立 Additive Manufacturing 增材製造部門,投入能做為製造汽車的新材料與新工法開發應用,包括投入此次展示的 3D 列印技術。

3D 列印技術也能運用在前導設計階段,包括 BMW 二輪部門所展示的鋁質概念車架,就是採用 3D 列印技術。

就發展的脈絡來看,BMW 在 3D 列印技術運用在近 10 年獲得顯著進展,2010 年首次運用在小型部件的生產,包括 BMW 所屬 DTM 德國房車賽車的零件,接著,量產車零件也開始在 Rolls-Royce 品牌使用。

BMW i8 Roadster 敞篷機構頂舉部件,可以清楚看前方採用 3D 列印技術的部品,擁有體積更小、結構精簡與輕量化的多種優勢。

當然,這次展示的 3D 列印是品牌最新的實體運用,包括 BMW i8 Roadster 敞篷機構頂舉部件,採用 3D 列印結合鋁金屬的技術,創造出體積與重量降低,卻能兼顧剛性與彈性的金屬機構部件,更重要的一點,以往的製作工法,不論是產量需求大小,均需要開模沖壓或鑄造,甚至多個零件的組裝才能達到相同機構功能,但是 3D 列印完全省略上述步驟,工程團隊只要運用電腦數位算出最佳結構設計,就可直接列印生產組件,設計與生產完全彈性與更即時。

高度客製化的 3D 列印套件,我認為非常適合 Mini 這類型訴求風格的品牌,也是 3D 列印極具潛力的領域。
Mini 座艙原本就有豐富的客製套件,現在多了 3D 列印技術之後,更可以上網訂購樣式與字體內容,擁有完完全全的獨一無二個人化套件。

另外,3D 列印技術還有一項巨大的運用潛力,那就是高度客製化組件的優勢,這點完全在 Mini 這家訴求個性化的品牌上,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現。原因無他,當你開一輛 Mini,誰不想要擁有一款獨一無二的 Mini,隨著 3D 列印在客製化套件的運用,將讓這樣的夢想更輕易達到!

同樣的,雖然 BMW 原廠此次並未展示,但是 3D 列印技術對於骨董車修復同樣扮演關鍵角色,年久極稀少甚至早已斷料的老車組件,只要仍保留實體或原廠原始組件參數,就能透過 3D 列印進行特製生產,給予老車修復重生的希望。

AI 人工智慧、MR 混合實境與 BMW i Ventures,留待下篇再介紹

在依序介紹了 5G 通訊科技與 3D 列印技術在汽車領域的運用,在 BMW Digital Day 2018 德國慕尼黑參訪體驗 (下),英凱將切入幾個議題,包括自動駕駛技術的 AI 人工智慧、MR 混合實境的運用,尤其是體驗了全球「虛擬」首試新世代 X5,以及現場 X7 偽裝車所展現 iDrive 7.0 全數位虛擬儀表,都是非常有趣的體驗,最後,也將由汽車產業鏈革新來看 BMW i Ventures 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