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廠紛紛全面迎向電動車時代,作為國際大廠的 Toyota,從發展成熟的 Hybrid 油電動力系統,踏上純電 BEV 的腳步,而 bZ4X 的誕生,結合市場上的關鍵「電動車」、「休旅車」等元素,在上市後很快成為目光關注的焦點,同時也傳來許多網友疑問,難道就是臺電動版的 RAV4?骨子裡還是輛你我熟知的 Toyota 吧?
面對這樣的提問,U-CAR 以 [ 直購直測 ] 單元,深入探討自家的公務車 bZ4X,本篇將由車輛科技為主軸,為網友們解答,究竟 bZ4X 在動力、車載系統及輔助駕駛部分,能為消費者帶來哪些驚喜?同時一窺 Toyota 在全新世代純電動車款上的精髓及未來產品的發展走向。
輕量化三合一電能驅動系統,氣冷與水冷方式最佳化電池效能
在 eTNGA 電動車平臺下,bZ4X 搭載馬達發電機、聯合傳動器、變頻器整合一體式 eAxle 電能驅動系統,原廠表示,以輕量化、小型化為設計的核心,維持能耗效率水準的同時,放大車室乘坐空間。而攸關電動車效能的關鍵,也就取決於電池溫控系統,以風扇強化進氣冷卻,並加入水冷冷卻系統,以遍佈電池下方的方式,確保電池模組的溫度獲得最佳化控制,提升行駛時、充電中等車輛性能效率。
搭載主流充電規格,DC 快充最高支援 150kW
談到電動車的科技,就不得不提到充電規格,導入國內的 bZ4X 採用 CCS1/SAE J1772 充電規格,與市售包含 Hyundai Ioniq 5、Porsche Taycan 等車款相同,其 DC 直流快充最高支援功率達 150kW,原廠表示約 30 分鐘可充電至 80%,至於一般 AC 交流慢充最高則支援 6.6kW,約 10 小時可以完全充滿電。
「置頂式」數位儀表板導入,不同以往的視角體驗
瞄準純電休旅市場的 bZ4X,自然很容易被消費者拿來與同品牌熱銷休旅 RAV4 做比較,受惠於 eTNGA 平臺設計,bZ4X 的軸距來到 2,850mm,因此在前後座膝部空間皆更有餘裕。而內裝鋪陳部分,原廠強調「開闊感」設計,採用品牌首創「置頂式」7 吋數位儀表板,減少行車時高低視線切換帶來的疲勞感。
不過國內導入車型現階段僅提供傳統方向盤造型,並無海外市場「異形方向盤」,因此部分駕駛者在剛接觸 bZ4X 時,也許會出現遮擋儀表板視線的問題,但是透過座椅、坐姿調整,依舊可以清晰呈現儀表板顯示內容。
科技與未來感交織,旋鈕式排檔融入鋼琴烤漆鞍座
座艙配置是 bZ4X 另人印象深刻的特色之一,中央排檔桿不同於以往燃油車款,改以新世代車款盛行旋鈕式線傳排檔,並將電子手煞車等功能鍵整合在周邊,中央鞍座以大面積鋼琴烤漆為主軸,內建半透明掀蓋式的無線充電面板,具有科技、未來感,同時可稍微看到手機即時顯示資訊,材質上稍容易沾染指紋,是車主日後需要多花心思照顧的部分。
手機連接搞定多元擴充,中控保留部分實體按鍵
國內導入的 bZ4X 搭載 12.3 吋的多媒體觸控螢幕,無論是顯示內容或操作方式皆較為精簡,可搭配時下可說是「必備」的 Apple CarPlay (無線)、Android Auto (有線) 裝置連接功能,系統內建 PVM 環景偵測系統,符合擁擠都會用車消費者期待,在影像畫質及呈現方式較為素雅,能滿足低速行駛穿越性的基本需求。
在中控臺 12.3 吋的螢幕下方整合了溫度調節系統,除了最基本雙區恆溫空調之外,國內導入車型配有前座方向盤、座椅加熱功能,考量到消費客群取向、用車習慣,因此在空調溫度、風量及風向部分維持實體按鈕介面,在中央鞍座中,具備基本 12V 電源供應,在加上搭載前 2 後 2 的 USB-C 充電埠,讓乘員在移動過程中適時為行動裝置補電。
國內首款 TSS 3.0 產品,朝智慧化及人性化靠攏
主被動安全配備儼然成為新世代車款的兵家必爭之地,而 bZ4X 即是國內販售 Toyota 產品中,第 1 款搭載 TSS 3.0 的車型,原廠強調,車載攝影機的範圍較 TSS 2.0 擴大、雷達死角範圍縮小,並強化車道辨識的能力,系統涵蓋 AHB 智慧遠近光燈、PCS 預警式防護、RSA 速限辨識、LTA 車道循跡輔助、ACC 主動車距維持等項目。
對應日益嚴苛的安全測試,bZ4X 的 TSS 3.0 增列不少更符合時宜的功能,PCS 預警式防護除了緊急煞停輔助之外,加入路口辨識功能,可偵測對向來車、交叉路口的行人等 ; RSA 速限辨識部分則是透過攝影機辨識路標限速,並依循不同路段顯示於儀表板,供駕駛者參考,更符合新世代智慧用車思維。
在 LTA 車道循跡輔助部分,基本的車道偏移警示、偏移修正輔助力道更為人性化,系統以較和緩方式讓車輛維持在車道線範圍內,優化範圍也包含偵測標線外的電線竿、行道樹等立體物 ; 而消費者最關注的 ACC 主動車距維持,也是 TSS 3.0 升級的重點,可適用時速 0 至 180 公里間,隨車流正常減速並完全停止,實現真正的「全速域跟車」,待前車駛離僅需輕點踏板或按下方向盤按鍵,即可重新跟上,新世代的系統在加速、減速上更為貼近人踩踏的「線性」感受,體現更成熟的輔助駕駛科技與舒適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