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Opel 再次回到臺灣,帶來了造型新穎前衛的 Mokka,與純電動版的 Mokka-E,讓人耳目一新。

以品牌創辦人 Adam Opel 為名,偉岸的總部大樓前停著新世代品牌先鋒 Mokka GS Line。

對於年輕的消費者而言,圓圈中間嵌著閃電的標誌,是個全新的品牌 Logo,前衛的閃電風鏡造型與指南針式設計,加上鮮黃色的品牌識別,從頭到尾都是新鮮。

Opel 曾經在臺灣街頭巷尾四處可見

事實上,Opel 曾經是臺灣街頭巷尾,四處可見的品牌。而在德國,Opel 不但是德國百年汽車品牌之一,更是最早導入生產線量產的汽車品牌,更曾長時間是德國的銷售量最大的品牌,在 1970 年代市佔率還曾超過 20%,比 Volkswagen 還要受歡迎。

1970 年代的 Opel 是德國市佔率最高的品牌,車內新穎豐富的配備,是吸引廣大消費大眾的亮點之一。

Opel 的高峰,一路延伸至前 internet 的 1990 年代,長年銷售量在 150 萬輛以上,比同時期的 Volkswagen 還多。當時的 Opel 在臺灣年銷售量也創下突破 1 萬輛的佳績。

良好的品質與精彩的產品,讓 Opel 多次拿下德國著名媒體 Auto Bild 所頒發的 Goldene Lenkrad 金方向盤獎(亦有譯成金舵獎)。

然而,在進入 21 世紀之際,當時持有 Opel 的 GM 集團,面對 Volkswagen 集團在歐洲市場挑戰,策略未能妥善調適,旗下的主攻歐陸市場的 Opel 與 Saab 的操作連年失利,Opel 品牌自 1999 年起轉為虧損,伴隨產品逐漸失去了市場的青睞,車系亦不斷縮減。在臺灣市場部份,又碰上新臺幣快速貶值,失去了價格親和力,Opel 在臺銷售量持續下滑,品牌經營也由 GM Taiwan 的直營在 2005 年轉為由合資的裕隆通用汽車所代理,最後在 2012 年黯然退出了臺灣市場。

裕隆通用接手時曾以 Opel、Buick、Cadillac 等 3 大主力品牌並列方式設置經銷商,由 Opel 以進口產品主攻年輕歐風客層、Buick 導入產品國產化以及美式豪華代表的 Cadillac 經營臺灣市場。

金融海嘯後出售受干預,改與 PSA 合作,力求降低成本

Opel 在歐洲主場同樣十分辛苦。因 2008 年金融海嘯重創而破產、重整的 GM,在 2010 年售出了 Saab,而 Opel 及其英國姐妹品牌 Vauxhall 同樣在待售的行列。唯百年歷史光環,德國政府仍希望 Opel 留在德國,交易因而告吹。

未能出售 Opel 的 GM,改而在 2012 年年初宣布以入股 PSA 7%成為第 2 大股東的方式,讓 Opel 與 PSA 聯盟,以讓 Opel 與 PSA 進行平臺的共用,希望透過經濟規模,達成降低成本的目標。

可惜 GM 設定每年降低 20 億美元的目標並未能達成,讓 GM 在隔年就把 7%的股權賣回給 PSA,另外展開一連串的改造計劃。仍然,未能有明顯的改善,在 2010 年已跌破 100 萬輛的銷售量,也未能止穩,在 2013 年繼續降到不足 83 萬輛。

雖然在 2014 年開始短暫的回溫,但是後金融海嘯的 GM 股東,已無法繼續忍受在歐洲市場的持續虧損,因為據傳其自 1999 年起至 2016 年,在歐洲市場累積虧損達到 200 億美元之譜。最後,GM 在 2017 年將 Opel 以及其英國雙生品牌 Vauxhall,還有 GM 在歐洲的租賃業務,以 22 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 PSA 集團。

Opel 由 GM 執行長 Mary Barra(右)轉手給 PSA 集團執行長 Carlos Tavares(左),脫離了 GM 集團,也脫離了沈重的財務負擔,迎來了新生。

抛下重擔,輕盈轉身

這次 GM 的轉手,成為 Opel 重生的契機。

德國的勞工福利與工會的強勢,帶來聞名全球的德國品質,同樣也為經營者帶來高昂的成本。當 Opel 從 1990 年代的 150 萬輛萎縮至 80 萬輛等級時,已有超過一半的閒置產能。雖然 GM 陸續關閉了比利時安特衛普以及德國 Bochum 等地的工廠、再加上退出中國市場等動作,但是沈重的後續處理費用持續掛在 Opel 的帳上,其對經營的壓力之沈重,不言可諭,也難怪 Opel 多年的轉型努力總是徒勞。過去的千絲萬縷,重重的包圍著,就像是繭,限制了 Opel 的發展。

但在轉手的過程之中,GM 幾乎承擔了所有原本經營時相關的勞工權益及退休金相關負擔。據報導,在該項交易之中,GM 在 22 億美元的金額之外,還將支付相關的退休金 32 億美元,並繼續負責已退休 Opel 人員相關的 98 億美元退休計劃,並在後續 15 年每年為德國與英國的退休金計劃支付 4 億美元的費用。

金融海嘯之後重整的 GM,在出售 Opel 的同時,承擔了大量退休計劃相關的財務費用,讓 Opel 得以輕盈轉型。

加上 GM 在轉賣之前數年已持續為 Opel 瘦身,將多餘產能的削減。因此 PSA 集團獲得的,是擁有著百年品牌的工藝、知識與歷史,卻不再有沈重包袱的 Opel,讓 Opel 就像是破繭而出一般,展開了新生。

全新設計,擁抱 SUV 市場風潮

全新的 Opel,也就像是破繭的蝴蝶,讓人耳目一新。在轉手之後的 2018 年夏天,Opel 展出了 GT X Experimental Concept 概念車,向全世界展現新 Opel 的全新設計風格。

來自經典 Manta 車款的 Compass 車頭線條、運動風鏡般的 Vizor 水箱罩設計、流線的車身設計與 SUV 走向的車體,說明了新 Opel 的風格與發展方向。
GT X Experimental Concept 所展現的新 Opel 的內裝風格充滿充科技感,也不失就手與實用,成為後來的 DETOX 設計風格。

有帥氣外型的 GT X Experimental Concept,讓全球媒體為之驚豔,並在 2021 年量產,亦即是試車組遠赴德國所試駕、臺灣首輛導入的產品─Mokka。這個象徵品牌重生的設計,無怪乎成為 Master Win 集團導入 Opel 所選擇的首款產品。

GT X Experimental Concept 商品化的 Mokka,代表意義非凡,成為 Master Win 集團導入的首款產品。

除了全新的設計,更重要的,Opel 也向全世界宣布,將從過去的掀背車與轎車為主的品牌,轉向為以 SUV 為主的品牌,以迎合全世界消費風潮的改變。產品走向的調整,也讓紀念品牌創辦人的小車 Adam、承接 Omega 旗艦定位的 Insignia 車系等均隨著世代結束而不再推出大改款,淡出了舞臺。

主打小型車市場的 Adam 與中大型轎車市場的 Insignia 也隨著加入 PSA 集團的重整而淡出舞臺。

化繁為簡,擴大規模,降低成本,2018 年立刻轉虧為盈,成功渡過 COVID-19 市場衝擊

除了全新的品牌設計風格確立、產品走向的調整之外,新 Opel 在產品的設定上,亦化繁為簡,讓動力系統單純化。

打開 Opel 的網站,將會發現,全車系均使用 1.2 升渦輪的汽油引擎、1.5 升柴油引擎。電動車產品,也是清一色使用 100kW 馬達搭配 50kWh 容量的電池。透過動力系統的單純化,讓採購量可以提升,成本得以降低。而產品線的單純化,亦能讓消費者聚焦,加速購買的決策。

新生的 Opel,選擇多次獲得小排氣量年度最佳引擎的 1.2 升渦輪增加引擎,做為汽油動力的唯一來源,簡化生產規劃,擴大規模,降低成本。
同樣的簡化原則,也套用在電動版本的產品上,清一色採用 50 kWh 電池搭配 100 kW 馬達。

沒有了包袱的沈重,讓 Opel 在 2018 年會計年度就已經轉虧為盈,迎來 20 年來的首次獲利;而精簡化的策略,讓 Opel 即便接著碰到了 COVID-19 疫情的襲擊,仍然持續保持獲利,表現不可同日而語。

品牌指標新世代 Opel Astra L 現身,Opel 全程參與全新底盤開發

在妥善利用集團資源站穩腳步之後,Opel 亦開始積極展開品牌的重生之路。在 2 年的精雕細琢之後,在 2022 年推出全新的第 12 代產品 Astra L,以全新的設計風格,吸引了全新的消費者青睞。

新一代風格,讓 12 代傳承後的全新 Astra 充滿魅力。
DETOX 內裝設計讓 Astra 內裝兼具前衛科技感與使用便利性。

與其他產品線採取與 PSA 車款雙生的策略不同,Opel 的工程團隊加入 Astra L 所使用 EMP2 V3 平臺的開發過程,導入 Opel 的德系工程知識,讓 EMP2 V3 平臺在零組件上有 50%與 EMP2 V2 不同,讓 Astra L 從開發設計之初,便有 Opel 的德國 DNA 在內,具有德國產品自豪的精密度,並帶來更優異的乘坐與操控表現。

Opel 在 2017 年加入 PSA 集團後,全程參與 EMP2 V3 平臺的開發,讓其擁有大量的原生德國基因,並已針對純電動車款進行設計,為電動化做為準備。

Astra L,也成為新 Opel 的代表性產品。而其在 2022 年推出後的大受歡迎,亦說明了重生後的 Opel,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更讓人對其後續的產品,抱以期待。

Astra 獲得 2023 年 3 萬歐元以下 GCOTY 德國年度風雲車。
廣  告

乘勢電起─站在電動化的浪頭上,帶領 Stellantis 擁抱下一世代

一切順利的發展,又適逢全球捲起了電動車狂潮,讓 Opel 擁有乘勢而起的絕佳機會。

PSA 集團在 2017 年併購了 Opel 之後,又在 2019 年年底宣布與 FCA 集團合併的計劃,並在 2021 年的 COVID-19 期間,完成了合併,成為全球第 4 大的 Stellantis 集團。

Stellatis 的德國分公司便設於 Rüsselsheim 的 Opel 廠區之中,掌管集團所有品牌在德國的運作。

電動車的狂潮席捲全球汽車市場,成為 Stellantis 集團成立後所面臨最大的考驗。而甫轉型重生的 Opel,已展開品牌旗下電動化的工程,讓其成為 Stellantis 集團中當仁不讓的電動車發展的先鋒。至 2022 年底,包含 PHEV 插電式油電混合車與 BEV 純電動車,Opel 已有 12 款電動化的產品;由 Opel 參與開發的 EMP2 V3 平臺更已具備純電動化的能力,讓 Astra L 已在 2023 年推出純電版本。Opel 更計劃在 2024 年全面電動化,並在 2028 年達到全品牌純電動化,不再使用內燃機引擎,帶領著 Stellantis 集團,進入純電動化的時代。

Opel 在 2022 年包含乘用車與輕型商用車,PHEV 與純電動車款合計有 12 電動化產品。預計在 2024 年全車系電動化,並在 2028 年純電動化,是 Stellantis 集團之中步調最快的品牌,成為集團電動化的先鋒。

親自見證 Opel 再次奮起

重整後的 Opel,有著百年車廠光榮的歷史、經驗與工藝,又有著新創品牌的輕盈與靈巧,加上碰到汽車產業百年一見的電動化巨大轉變,讓其未來的發展有極高的自由度。正在此轉折時刻,Opel 重新回到臺灣市場,亦讓我們能親自見證這個德國品牌的再次奮起。

Opel 在國內採全球新世代品牌識別的展間實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