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 Lean Mobility 預告導入 3 輪小型電動車 Lean3,到 Citroën 總代理寶嘉聯合首度導入定義為「4 輪機車」的微型純電代步車 Ami,讓「二輪以上機車」在國內引起熱烈討論。針對多元化車款的看法、預期售價,甚至是政府法規的期望,在網路上掀起正反兩面的意見。U-CAR 透過設計問卷,選於 2024 年 5 月 16 日起,以 [U 指數 ] 調查系統,推出「二輪以上機車搶攻臺灣市場?法規修訂與微型代步車您怎麼看?」調查問卷。

Citroën 微型純電代步車 Ami 讓「二輪以上機車」在國內引起熱烈討論 ; 針對多元化車款的看法、預期售價,甚至是政府法規的期望,在網路上掀起正反兩面的意見。
U-CAR 透過 [U 指數 ] 調查系統,推出「二輪以上機車搶攻臺灣市場?法規修訂與微型代步車您怎麼看?」調查問卷,11 天時間累計 918 位網友參與討論。

最終在 5 月 16 日至 5 月 27 日期間,僅 11 天的時間內, [U 指數 ] 調查收集到 918 位網友的問卷,針對「二輪以上機車」提出的看法及意見。U-CAR 感謝所有參與問卷的網友們,短時間內即累計近千人參與問卷,也讓多元化車輛未來在臺發展可行性的議題,受到各界高度的關注。

  1. 問卷限時期間:2024 年 5 月 16 日下午 2 點至 2024 年 5 月 27 日上午 11 點截止
  2. 成功收集問卷數:918 名網友參加
  3. 問卷收集方法:U-CAR 全站新聞內嵌問卷表

逾 9 成網友對 Citroën Ami 等多元車款有興趣,近 7 成願意買單

在問卷一開始,我們回歸本次「二輪以上機車」議題中,討論度最高的車款-Citroën Ami,在海外市場中,該車款規範於 L6e,因此定義為「4 輪機車」,針對此類型 (適用海外 L6、L7 規範) 的 4 輪車輛,網友有什麼看法?

參與問卷的網友中,對於 Citroën Ami、「4 輪機車」類型的多元車款,有 88%的意見表示有興趣,更有 68%的網友表示「有興趣,若導入國內會購買」。

參與問卷的網友之中,對於此類型車款有興趣的網友佔了多數,拿下高達 88%的佔比,其中 68%的網友表示「有興趣,若導入國內會購買」,顯示消費者對於多元化車輛導入國內持正面看法,並存在用車需求,願意考慮購入 ; 20%的網友表示「有興趣,但導入國內仍觀望」,顯示雖然對多元化車款持正面看法,但是對於實際上路、應用仍在考慮階段。

對於此類「四輪機車」沒有特別興趣,選擇「普通」的網友佔 4% ; 對於此類型車款沒興趣的網友佔 8%,其中 5%的網友表示「沒興趣,但不排斥規劃導入國內」,意即雖然對於車款沒有購買需求或關注,但對於導入國內仍持正面態度 ; 至於 3%的網友表示「沒興趣,也不希望國內出現類似車款」,顯示仍有不少比例的網友對於多元車款在臺上路,存在相當的疑慮。

若導入 4 輪機車,定價多數期望低於新臺幣 50 萬

由話題性高的 Citroën Ami 作為問題延伸,問卷第 2 題針對該車款,或者此類型 (適用海外 L6、L7 規範) 4 輪車輛的售價進行探討,若未來有望導入國內,現階段網友對於可接受的建議售價區間為何?為方便看出價格間的差異性,因此問卷設計劃分新臺幣 20 萬元至 60 萬元 (或以上) 不同級距,以 10 萬元作為分野。

參與問卷的網友之中,有 56%的網友認為可接受的價格為「20 萬元~30 萬元」,以 Citroën Ami 海外市場定價換算 (約 30 至 35 萬元),多數網友的選擇低於此售價級距 ; 19%的網友認為可接受的價格為「30 萬元~40 萬元」,顯示在近 2 成網友的認知中,希望的車款定價與海外市場的售價差異不大。

23%的網友認為可接受的價格為「40 萬元~50 萬元」,比例上與可接受「30 萬元~40 萬元」的佔比相當接近,僅 4%差距 ; 可接受價格為「50 萬元~60 萬元」的網友僅剩下 1%,不過可接受價格為「60 萬元以上」的網友同為 1%,顯示多數網友對於此類多元車款的價格預期,應當略低於傳統印象中的國產入門級距車型。

3 輪電動車 Lean3 預告登臺?66%網友願意掏錢購入

除了 Citroën Ami 之外,由 Lean Mobility 預告將推出的 3 輪小型電動車 Lean3,在原廠公佈將以臺灣作為首波市場之後,同步躍升成為此類「二輪以上機車」討論的重點,而本次問卷中探討 Lean3 等適用 L5 (含以下) 規範之 3 輪車輛,網友有什麼看法?

參與問卷的網友中,對於 Lean Mobility Lean Mobility 等適用 L5 (含以下) 規範之 3 輪車輛,有 87%的意見表示有興趣,其中更有 66%表示「有興趣,若導入國內會購買」。

參與問卷的網友之中,對於 Lean3、此類型車款有興趣的網友同樣佔了多數,合計達 87%的佔比,其中 66%的網友表示「有興趣,若導入國內會購買」,以正面、願意考慮購入為多數,但比例上與 Citroën Ami 存在些微差距 ; 21%的網友表示「有興趣,但導入國內仍觀望」,顯示持正面看法,但仍在考慮階段的消費者較 Citroën Ami 更多。

對於 Lean3、此類「二輪以上機車」沒有特別興趣,選擇「普通」的網友佔 3% ; 選擇沒興趣的網友合計佔 10%,其中 7%的網友表示「沒興趣,但不排斥規劃導入國內」,比例上較 Citroën Ami 稍稍增加 ; 至於 3%的網友表示「沒興趣,也不希望國內出現類似車款」,顯示對於此類型車款在臺上路存在疑慮的比例與 Citroën Ami 持平。

3 輪機車可接受定價較 4 輪更低,78%期望 40 萬內可入主

依循相同的問卷模式,延續前一題對於 Lean3、適用 L5 (含以下) 規範之 3 輪車輛的觀點,若未來有望導入國內,現階段網友對於可接受的建議售價區間為何?價格級距同樣採新臺幣 10 萬元作為劃分,售價區間自新臺幣 20 萬起至 60 萬 (含以上)。

參與問卷的網友之中,超過 7 成、高達 73%的網友認為可接受的價格為「20 萬元~30 萬元」; 至於可接受價格為「30 萬元~40 萬元」的網友僅佔 5% ; 可接受價格為「40 萬元~50 萬元」的網友佔 21%,顯示未來若 Lean3、適用 L5 (含以下) 規範之 3 輪車輛導入國內,有 99%的網友希望販售的價格落在新臺幣 50 萬元以下。

可接受價格為「50 萬元~60 萬元」、「60 萬元以上」的網友佔比分別為 0.1%、0.9%,顯示在車型設計差異之下,網友對於 Lean3、適用 L5 (含以下) 規範之 3 輪車輛的價格接受度,較 Citroën Ami 與其他「4 輪機車」更低 ; 在 Lean Mobility 尚未正式對外溝通 Lean3 系列車款詳細規格、售價的條件下,網友們對於車款售價的預期將會是成為未來正式投產的重要依據。

廣  告

逾 9 成網友支持多元車款上路,政府修法勢在必行

由產品層面跨入法規層面,現階段國內「車輛安全檢測項目之車種代號及其適用車輛規定」內容中,在 L 類車輛的劃分,先前 U-CAR 已透過報導為網友提供詳細的解析 ; 針對法規面向的題目,問卷提出,對於現階段尚未明朗的「3 輪機車」、「4 輪機車」相關微型代步車法規,網友是否希望政府修訂相關規範,以確保車輛權益,實現該類型車款在臺上路的可行性?

其中高達 94%的網友表示持「正面意見,支持多元類性車款上路」,顯示多數網友贊同且希望國內未來可看到更多元的「二輪以上機車」等產品,也希望公部門針對相關法規提出修改對策 ; 持「無意見,政府不一定需要修改相關法規」態度的網友佔 3% ; 至於表示「反對意見,反對多元類型車款上路」的網友同樣佔 3%,顯示少部分網友對於多元車款在臺上路,法規更動層面仍持保留看法。

多元車輛需要駕照?可行駛路段成為網友討論焦點

現階段政府部門尚未針對「二輪以上機車」等多元化車款的相關法規透露將進行修正,但是由產品發展、導入規劃節奏趨於熱絡來看,相關規章調整似乎已「箭在弦上」。最後問卷以「3 輪機車」、「4 輪機車」相關微型代步車,若在臺上路,網友認為可能延伸的議題或隱憂作為發想。

多元車款上路的討論中,有 54%的網友選擇「駕駛多元車輛之駕照分級與否」佔多數,其次是 21%的網友認為「道路標示與車種分流的區隔」將是多元車款上路的議題。

其中有 54%的網友選擇「駕駛多元車輛之駕照分級與否」佔多數,顯示雖然如 Citroën Ami 等部分車款,在海外市場並不需要駕照即可駕駛,但是在臺灣仍有多數網友認為駕駛相關車輛「需要持有駕照嗎」是值得省思的議題 ; 其次有 21%的網友認為「道路標示與車種分流的區隔」將是多元車款上路的議題,臺灣部分道路設計存在禁行機車、機慢車專用道等規劃,「3 輪機車」、「4 輪機車」相關微型代步車在車種劃分上,到底該如何分類,將會是政府單位在相關法規上需要研議的內容。

選擇「行駛路段與時速限制的條件」選項的網友佔 17%,顯示「3 輪機車」、「4 輪機車」相關微型代步車在定義上,未來將劃分在「機車」還是「汽車」等其他分類,且能否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道路,也是網友心中關注的議題 ; 最後有 8%的網友選擇「多元車輛安全性能的認可」,顯示相較於機車,多元車輛可提供遮風擋雨,更全面的防護,但是相較汽車,在結構、車身材質使用上仍有一定程度的落差,因此車輛「安全性」仍是不少網友心中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