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百年的 Maserati,除了初期藉由賽道上的勝績確立了它在車壇的地位之外,真正肩負車廠營運重任的是一部又一部備受世人喜愛與景仰的車款。我們挑選了 Maserati 十大經典車款,並以 1960 年作為一個分水嶺,分成上、下二集介紹。透過認識這些經典車款,您可以更深入地認識這個百年車廠,在設計風格、技術演進的發展歷程,品味它所走的每一步。

生產
年份
車型 動力系統 最大
馬力
(hp)
車重(kg) 極速(km/h) 特殊意義
1927-
1930
Tipo 26 1980 C.C.
直列 8 汽缸引擎
155 720 210

1.1926 年 Tipo 26 由 Maserati 兄弟之一 Alfieri 駕駛,贏得 Targa Florio 冠軍。

2. Maserati 經此役一戰成名,成為賽車場上一顆閃耀的新星。

1929-
1932
Tipo V4 3961 C.C.
V16 引擎
280 980 250

1.強勢展現 Maserati 創新技術實力。

2. 1929 年參與 Grand Prix 大獎賽的 V4 賽車,搭載 V16 引擎,並創下多項速度紀錄,震驚車壇!

1933-
1935
8CM 2991.4C.C.
直列 8 汽缸引擎
240 785 250

1.第一部獲得 Grand Prix 大獎賽勝利的 Maserati 賽車。

2.首款賽車安裝 Maserati Type 專利快速加油口。

1948-
1950

4CLT 1490.8C.C.
直列 4 缸引擎
260 630 270

1. 採用創新的管狀結構輕量化車架。

2. 三年賽車生涯共贏得 23 次勝利,戰績輝煌。

1953-
1955
A6 GCS 53 Berlinetta 1985.6C.C. 170 740 235

1.由 Pinifarina 操刀設計外型並打造車體,僅生產 4 輛。

2.為了參加千哩大賽而設計的封閉式車體,意外的擁有絕美線條。

1954-
1958
250F 2494C.C.
直列 6 缸引擎
362 650 300

1.Maserati 第一部 F1 賽車。

2.總計獲得 55 次勝利,帶領 Maserati 走上賽車巔峰。

3.贏得 8 座 F1 分站冠軍,1957 年並由 Fangio 駕駛獲得 F1 車手世界冠軍。

1957 150 GT 1484C.C.
直列 4 缸引擎
130 600 200

1.僅打造一輛,全球獨一無二。

2.Maserati SPIDER 敞篷車型的始祖。

1957-
1964
3500 GT 3485.3 C.C.
直列 6 缸引擎
235 1300 240

1.Maserati 車廠第一款大量生產車款。

2.第一款採用噴射供油系統的義大利車。

3.深獲各國名流富豪喜愛,並訂製獨一無二的特殊車型。

1959-
1961
Tipo 61
Birdcage
2890.3C.C.
直列 4 缸引擎
250 600 超過 300

1.管狀結構鳥籠式底盤,將輕量化技術發揮到極致。

2.車體採空氣力學設計。

3.1960 年與 1961 年連續兩年獲紐柏林 1000 公里耐久賽冠軍。

1963-
1971
Quattroporte 4135.8C.C.
V8 引擎
260 1700 230

1.第一款四門跑車,也是 Maserati 第一次嘗試進入四門豪華車款市場之代表作。

2.日後共發展了六代車型,是 Maserati 品牌歷史最悠久的主流車系。

1963-
1970
Mistral 3694.4 C.C.
直列 6 缸引擎
245 1200 245

1. 開啟 Maserati 以「風」名為旗下車款命名的歷史。

2. 最後一款搭載 250F 賽車引擎的 Maserati 量產車。

1966-
1973
Ghibli 4709 C.C.
V8 引擎
330 1300 265

1.開啟 Maseraati GT 歷史的經典車款。

2.前中置引擎設計,長車頭為其造型特色。

3.引擎採用乾式油底殼設計,移植自賽車技術。

1971-
1979
Bora 4709 C.C.
V8 引擎
330 1400 285

1.喬治亞羅擔綱外型設計,展現前衛風格的新世代跑車。

2.隱藏式大燈、後掀式引擎蓋為其經典特色。

1973-
1983
Khamsin 4930.6 C.C.
V8 引擎
280 1680 270

1.第一款前置引擎前輪驅動 Maserati 跑車。

2.首度採用單體式車身設計。

3.透明車尾鈑件為其外型一大特色。

2004-
2005
MC12 5998 C.C.
V12 引擎
630 1335 超過 330

1.有史以來性能最強的 Maserati 車款。

2. 由 Giorgetto Giugiaro 擔綱外型設計。

3.為符合 FIA GT Championship 賽事規範,少量生產 50 輛道路版車型。

8CM(1933~1935)
踏入 Grand Prix 大獎賽的賽車先驅

  1. 第一部獲得 Grand Prix 大獎賽勝利的 Maserati 賽車,
  2. 1933 French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Giuseppe Campari)。
  3. 1933 Belg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Tazio Nnvolari)。
  4. 1933 Montenero Coppa Ciano 大獎賽冠軍 (車手 Tazio Nnvolari)。
  5. 1933 Nic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Tazio Nnvolari)。
  6. 1934 French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Goffredo Zehender)。
  7. 1934 South Africa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Whitney Straight)
  8. 1936 Pau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Philippe Etancelin)
  9. 首款賽車安裝 Maserati Type 專利快速加油口。
  10. 總生產量 18 輛。

8CM 是 Maserati 車廠踏入 Grand Prix 大獎賽(編按:等級如同今日的 F1 大賽)的賽車先驅之一,1933 年首部 8CM 賽車(底盤編號 3005)在 Monaco Grand Prix 大獎賽亮相,配備 2991.4c.c.直列八缸引擎,在 5800 轉時可輸出 240 匹最大馬力,這部賽車於同年 6 月 French Grand Prix 大獎賽由車手 Giuseppe Campari 操駕拿下首座 Grand Prix 大獎賽勝利。

然而,8CM 並不算成功,因為它遭遇了許多機械上的問題,特別是底盤:由於 8CM 的底盤來自於 4CM 1100 車型底盤的改良,但在面對動力輸出強大的八缸引擎時,這組底盤顯得剛性不足、消耗了部分的動力輸出。不過,Maserati 車隊新來的車手 Tazio Nnvolari,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從 Raymond Sommer 手中接手了那第一部 8CM(底盤編號 3005)賽車,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與熟悉,他很清楚這部車在底盤上的極限與需要修改的地方。

這時,Maserati 手上已完成一部由 Scuderia Ferrari 車隊下訂的車款-底盤編號 3007 的 8CM,但尚未交付,Tazio Nnvolari 向車隊爭取到這部車,並且交由他個人的機械技師 Luigi Parenti 與 Maserati 技師 Decimo Campagnoni 一同進行修改,除了加強底盤剛性之外,也換上新型變速箱,而剎車系統也更強化。這部攔截自 Ferrari 車隊的〝Tazio Nnvolari〞8CM,經過這一番修改之後的,果然第一次參賽就贏得當年比利時 Grand Prix 大獎賽的冠軍,而它的發展背景也為 8CM 賽車增添了一筆被車迷傳頌的車壇軼事。

4CLT Monoposto(1948~1950)
革命性的輕量化車架技術

  1. 採用創新的管狀結構輕量化車架。
  2. 三年賽車生涯共贏得 23 次勝利,戰績輝煌。
  3. 1948 Buenos Aire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4. 1948 Nations Grand Prix(Geneva)大獎賽冠軍 (車手 Nino Farina)。
  5. 1948 San Remo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Albert Ascari)。
  6. 1948 Comminge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7. 1948 Albi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8. 1948 British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9. 1948 Penya Rhi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10. 1949 Interlago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Villoresi)。
  11. 1949 General Pero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Albert Ascari)。
  12. 1949 Mar del Plata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13. 1949 British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Tuolo De Graffenried)。
  14. 1949 Grand Prix of Eastern Switzerland 大獎賽冠軍 (車手 Tuolo De Graffenried)。
  15. 1949 Stockholm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Bira)。
  16. 1949 Albi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17. 1949 Lausann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Nino Farina)。
  18. 1950 Pau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19. 1950 Brno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車手 Vaclav Hovorka)。
  20. Maserati 兄弟中的老么─Ernesto Maserati 設計。
  21. 4CLT 暱稱:Maserati San Remo,源於 1948 年二輛 4CLT 於 San RemoGrand Prix 大獎賽第一次出賽即包辦冠亞軍。
  22. 總生產量 20 輛。

一系列革命性的機械設計,讓 4CLT 成為二次大戰後賽車場上最耀眼的一顆星:它短短三年的服役期間,一共為 Maserati 贏得 18 場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以及其它 5 場比賽冠軍。4CLT 的勝利秘密在於採用管狀結構(Tubular frame),車重大幅輕量化,僅有 630 公斤(編按:8CM 賽車車重 785 公斤),造就更佳的重量馬力比,相對的也是讓性能進一步提升,讓這部距今 70 年前、小排氣量(1490.8c.c.)卻有大馬力輸出(260 匹)的賽車,已可達到 270km/h 的極速!

談到 4CLT 的輝煌歷史,就不能不談到它的設計師─Ernesto Maserati,他是 Maserati 六兄弟中的老么,雖然年紀最小,但想法與觀念卻最新,他將許多新技術引進 Maserati,包括機械增壓、梯形底盤、鋁合金零組件、獨立前懸載與固定軸+拖曳臂的後懸載設計等等,都讓 Maserati 能一直在賽場保持技術上的領先。他在二次大戰前設計的 4CL 賽車(4CLT 的前身),在整個競賽生涯中就贏得 31 場勝利,也是讓 Maserati 在賽場上立下威名的名駒之一。

二次戰後 Ernesto Maserati 將 4CL 大幅更新,發展出 4CLT 賽車,此車除了前文談到的那些新技術導入之外,還有很大的動力提升空間,許多採用 4CLT 的私人車隊,甚至將其最大馬力輸出,從 260 匹提升到 270 匹甚至接近 330 匹!

4CLT 有一個暱稱:Maserati San Remo,來自於 1948 年它的第一次出賽的故事。當時 Scuderia Ambrosiana 車隊採用二部 4CLT 賽車參加位於 San Remo 的 Grand Prix 大獎賽,並且從頭領先到底,包辦了該站的第一、二名,是該賽事最大贏家,因此獲得 Maserati San Remo 的稱號。

A6 GCS/53 Berlinetta (1954~1955
Pinifarina 操刀設計的夢幻逸品

  1. A6 GCS/53 Berlinetta 外型由 Pinifarina 操刀設計,被譽為「有史以來最美麗的 Maserati」。
  2. 為了參加千哩大賽這類長途公路賽事而設計的封閉式車體,意外的擁有絕美線條。
  3. A6 GCS/53 系列賽車的戰績如下:
  4. 1953 Tour of Umbria 賽冠軍(車手 Luigi Musso)。
  5. 1953 Coppa della Toscana 賽冠軍 (車手 Sergio Mantovani)。
  6. 1953 Caserta Circuit 賽冠軍(車手 Sergio Mantovani))。
  7. 1954 Coppa della Dolomiti 賽冠軍 (車手 Sergio Mantovani)。
  8. 1954 Naple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車手 Luigi Musso)。
  9. 1954 Cidonio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車手 Luigi Bellucci)。
  10. 1954 Premio Pergusa 賽冠軍(車手 Luigi Bellucci)。
  11. 1954 Catania-Etna 賽冠軍(車手 Luigi Bellucci)。
  12. 總生產量 56 輛(指 A6 GCS/53 全系列,由 Pinifarina 設計的 A6 GCS/53 Berlinetta 則只有 4 輛)。

1950 年代,FIA 的 World Sportsar Championship 與長途公路賽事(如義大利 Mille Miglia 千哩大賽)的崛起,眾家車廠紛紛設計車輪內藏的高性能跑車投入這項新型態賽事。A6 GCS/53 就是 Maserati 對這項賽事的回應。

而在 A6 GCS/53 車系中,由汽車設計名家 Pinifarina 操刀設計並打造的 A6 GCS/53 Berlinetta,又別具地位:它優美又動感的線條,讓它從誕生那一刻起,就獲得「有史以來最美麗的 Maserati」的美譽。而在美麗外衣下,它還 100%擁有當時最強悍的賽車性能,加上僅打造了 4 輛車,使得 A6 GCS/53 Berlinetta 在日後近一甲子的歲月中,成為全球名車收藏家最想擁有的一款經典逸品。

「外型由 Pinifarina 設計打造」這句話說起來輕鬆,其實背後還有一段故事。

Pinifarina 其實在 1953 年時,就與 Enzo Ferrari 簽下為 Ferrarri 車廠設計並打造車體的大合約,這形成 Maserati 想延請 Pinifaria 為其設計車體的一大障礙,他們擔心此舉會觸怒 Enzo Ferrari。於是 Maserati 想到了一個方法:他們將 A6 GCS/53 的底盤賣給一位早期義大利車手、後為私人車隊老闆的 Guglielmo Dei,再由他以私人委託的方式,請 Pinifaria 為此底盤設計打造車身。

或許 A6 GCS/53 Berlinetta 封閉式的車體與早期的 Maserati 賽車雪茄型車身、車輪外露的形式大相逕庭,但是它所面對的是不同型態的賽事挑戰,Pinifarina 在著手設計時,就受到 1953 年的 Mille Miglia 賽事的啟發:當年這個在義大利半島連續奔馳 1000 英哩(1600 公里)的長途耐力賽,在大雨與暴雷中進行,此惡劣天氣對於絕大多數都採開放式車身設計的賽車與車手而言,都是地獄般的挑戰。於是他為 A6 GCS/53 Berlinetta 設計了流線線條的封閉式車身,讓它絲毫不受天候影響,為賽車界帶來「全天候賽車」的新觀念。

不過,Pinifarina 這個立意甚佳的想法,卻不被老觀念的賽車隊老闆 Guglielmo Dei 接受,他日後將第一部 A6 GCS/53 Berlinetta 的車頂切除,改成敞篷型式,他親手毀掉了一部絕美的 Maserati!

250F (1954~1958)
車壇公認最成功的 Maserati F1 賽車

  1. Maserati 第一部 F1 賽車。
  2. 總計獲得 55 次勝利,帶領 Maserati 走上賽車巔峰。
  3. 贏得 8 座 F1 分站冠軍,1957 年並由 Fangio 駕駛獲得 F1 車手世界冠軍。
  4. 車壇另一位傳奇車手 Stirling Moss 也曾駕駛 250F 獲得兩座 F1 分站冠軍。
  5. 1954 Argentin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6. 1954 Grand Prix des Frontieres 大獎賽冠軍 (車手 Bira)。
  7. 1954 Rom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Onofre Marimon)。
  8. 1954 Belg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9. 1954 Pescara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Luigi Musso)。
  10. 1955 New Zealand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Bira)。
  11. 1955 Pau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ean Behra)。
  12. 1955 Goodwood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Roy Salvadori)。
  13. 1955 Bordeaux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ean Behra)。
  14. 1955 Isbley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Roy Salvadori)。
  15. 1955 Silverston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Peter Collins)。
  16. 1955 Albi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Andre Simon)。
  17. 1955 Aintre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Roy Salvadori)。
  18. 1956 New Zealand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Stirling Moss)。
  19. 1956 Aintree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Stirling Moss)。
  20. 1956 Monaco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Stirling Moss)。
  21. 1956 Ital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Stirling Moss)。
  22. 1956 Austral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Stirling Moss)。
  23. 1957 Argentin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24. 1957 Buenos Aire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25. 1957 Gaversh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ohn Jones)。
  26. 1957 Pau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ean Behra)。
  27. 1957 Monaco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28. 1957 French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29. 1957 Germ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30. 1957 Modena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ean Behra)。
  31. 1957 Casablanca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ean Behra)。
  32. 1958 Buenos Aires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33. 1960 Australian Grand Prix 大獎賽冠軍 (車手 Alec Mildren)。
  34. 總生產量 31 輛

編按:上列資料中部分 Grand Prix 大獎賽,並未列為當年度 World Championship 的計分中。

250F 無疑是車壇公認最成功的 Maserati F1 賽車。

250F 車名中的「250」來自於它搭載的 2500c.c.引擎。您或許不知道,它的車名本來有可能會被稱為「750」。時間回溯到 1953 年的冬天,當時 Maserati 的引擎設計小組有激烈的辯論:他們的新引擎是要採用 2500c.c.自然進氣設計,還是 750c.c.機械增壓設計?在 Grand Prix 大獎賽的賽事規範中,這兩種引擎設定是被視為同級的。最後的結果當然您曉得了:屬於傳統派的設計師贏得了勝利,確定新引擎要採用 2500c.c.自然進氣設計。至於車名中的「F」,則是「Formula」的縮寫,這是方程式賽車初萌芽的時代

250F 除了採用新開發的直六引擎外,還導入了一系列創新技術,而從每一場比賽獲得的經驗,都迅速地投入車輛的修正、進化,例如變速箱從最初的四速改為五速變速箱、甚至連引擎配置的角度,在經過二年之後也比原先設計傾斜了 6 度,用以改善空氣力學與降低重心。

250F 很強、駕駛它的車手也很強,250F 在 1954 年出道的頭兩場勝利(阿根廷站與比利時站)都是在阿根廷傳奇車手 Juan Manuel Fangio 駕駛下所獲得的,原本全世界都預期這個超水準的人車組合會這樣一直贏下去,直到拿下該年度世界冠軍為止,但沒想到事情有了意料之外的發展。

原來 Juan Manuel Fangio 在更早之前曾與 Mercedes 車廠簽約,如果他們的賽車打造完成,將由 Juan Manuel Fangio 為其出賽。這紙合約迫使 Juan Manuel Fangio 不得不中途轉隊,也因此拆散了他與 250F 的搭檔。該年中途轉隊的 Juan Manuel Fangio 還是拿下了世界冠軍,這是加總他在 Maserati 與 Mercedes 車隊所獲得積分的結果。三年後,1957 年 Juan Manuel Fangio 回到 Modena,來完成他與 Maserati 未完成的使命:一起贏得世界冠軍。

當 Fangio 在 1957 年重回 Maserati 車隊時,他當時已坐擁四座 F1 世界冠軍頭銜,而 250F 這位老戰友也沒有讓他漏氣,1957 年賽季 Fangio 一共贏得四站分站冠軍,以 46 歲高齡拿下他個人第五座世界冠軍。與 250F 一起寫下輝煌歷史的還有另一位傳奇車手─被譽為「未曾拿過世界冠軍的偉大車手」─Stirling Moss,他在 1956 年駕駛 250F 取得兩戰分站冠軍,為 250F 總計 8 個 F1 分站冠軍貢獻了二場勝利。

Tipo 61 (1959~1961)
鳥籠:火紅炙熱的海神三叉戟
Maserati 百年賽車史最輝煌一頁

  1. 管狀結構鳥籠式底盤,將輕量化技術發揮到極致。
  2. 車體採空氣力學設計。
  3. 1960 年與 1961 年連續兩年獲紐柏林 1000 公里耐久賽冠軍。
  4. 1960 Nurburgring 1000km 耐久賽冠軍 (車手 Dan Gurney/Stirling Moss)。
  5. 1960 Nurburgring 1000km 耐久賽冠軍 (車手 Lloyd Cassner/Masten Gregory)。
  6. 總生產量 17 輛

從誕生的那一刻開始,Maserati 就與速度離不開關係。賽車是 Maserati 的起源,也是早期車廠歷史的主軸。前篇 Maserati 的車廠歷史已著墨甚多,您可以發現,賽車的歷程與車廠的發展是同時並行、無法切割的。

Maserati 兄弟從賽車起家,因此車廠創立初期的歷史就如同一篇賽車史,充滿對速度的熱情。

賽車是 Maserati 的起源,也是早期車廠歷史的主軸。前篇 Maserati 的車廠歷史已著墨甚多,您可以發現,賽車的歷程與車廠的發展是同時並行、無法切割的。

既然賽車對於 Maserati 那麼重要,那麼「最具代表性的 Maserati 賽車是哪一部?」就是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我想:「Birdcage」,絕對是世人公認的標準答案。

以 285km/h 狂飆的鳥籠

當然,Maserati 的 250F 賽車可能也是可以接受的答案,畢竟那是 1957 年在 Fangio 操駕下拿下 Grand Prix 大獎賽世界冠軍的名駒。不過,真要比較技術上的創意與瘋狂程度,1959 年到 1961 年間,為挑戰耐久賽而生的「Birdcage」Tipo 61 還是略勝一籌、穩居代表性地位的。

「Birdcage」即是「鳥籠」之意,其名來自於那由細鋼管焊接成籠狀結構而成的車體結構(multi-tubular frame)狀似鳥籠而得名。在還沒有碳纖維、複合材質與鋁合金車體的那個年代,這是要達到輕量化目的的最佳手段。當然,這種結構在當時的賽車上也常見,但是它們的鋼管卻比 Tipo 61 粗壯得多,因此稱不上枝輻纖細的鳥籠。

Tipo 60 系列賽車由大約 200 根鉻鉬鋼管燒焊成籠型車架結構,因形似鳥籠而獲得「Birdcage」這個稱號。

既然是為輕量化設計,那麼「鳥籠」究竟有多輕?由 200 根長度在 10~15 公分的鉻鉬合金鋼管(chro-moly steel)所組成的車架,重量竟然只有 36 公斤!!!但是您不用質疑這組車架的剛性,Tipo 61 可以 285km/h 的極速狂奔、經歷如紐柏林 1000 公里大賽的嚴酷試煉,仍安然健在!

又輕又快競爭力強大

「Birdcage」全重僅有約 600 公斤,2.9 升直四自然進氣引擎即可榨出 250hp 最大馬力,由於具備 2.4kg/hp 的優異馬力重量比,其在賽道上的敏捷俐落可想而知。

Tipo 60 是第一款「Birdcage 鳥籠」,其後還有四款衍生車型。

Tipo 61 的成名,要感謝一位伯樂─喜愛賽車的飛行員 Lloyd "Lucky" Casner,他成立了 Casner Motor Racing Division 賽車隊(又稱 Camoradi 車隊),並向 Maserati 訂購數輛 Tipo 61 賽車。1960 年,Camoradi 車隊聘請傳奇車手 Stirling Moss 駕駛 Tipo 61,在德國紐柏林 1000 公里大賽(Nürburgrin1000 km)贏得了「Birdcage」的第一場勝利,而這是一個很戲劇化的勝利。

當時 Stirling Moss 已在此大賽蟬聯兩年冠軍,當他以 Tipo 61 挑戰第三座冠軍獎杯時,油管竟然在中途意外脫落,也讓他損失了近六分鐘的時間,但在緊急修復之後,Stirling Moss 展現神奇駕技,竟能追回失去的寶貴時間,並且順利衛冕!

採用輕量化設計、擁有優異馬力重量比的 Tipo 61 賽車,在賽道上所向披靡,寫下 Maserati 賽車史上輝煌的一頁。

隔年,Camoradi 車隊車隊老闆 Lloyd Casner 親自上陣擔任車手,以 Tipo 61 再度挑戰紐柏林 1000 公里大賽,也獲得冠軍。Lloyd Casner 的賽車生涯戰績乏善可陳,因此這場勝利給人一種「誰來開 Tipo 61 都會拿冠軍」的感覺:車強,而不是人悍。

1960 年、1961 年連續二年 Maserati Tipo 61 都拿下德國紐柏林 1000 公里大賽冠軍。

Tipo 61 在德國紐柏林大賽取得連勝,不過它似乎和法國 Le Mans 24 小時耐久賽有些犯沖,1960 年 Camoradi 車隊投入三輛 Tipo 61 參與此耐久賽,可惜的是卻因傳動系統故障等可靠性的原因鎩羽而歸。

以輕量化為終身職志

「鳥籠」是由義大利工程師 Giulio Alfieri 設計,他的汽車設計生涯如果用一個詞來做總結,那麼肯定就是「輕量化」。

事實上,「Birdcage」可以泛指 Giulio Alfieri 一系列以 multi-tubular frame 為主軸設計的賽車,包括 Tipo 60、61、63、64 及 65 這五個型號,都具備鳥籠型式的細鋼管車架。只不過後世談到 Maserati 的「Birdcage」總會直接聯想到有著輝煌戰績的 Tipo 61,甚至不知道 Tipo 61 還有其它「鳥籠」兄弟。

後世談到 Maserati 的「Birdcage」總會直接聯想到有著輝煌戰績的 Tipo 61,甚至不知道 Tipo 61 還有其它「鳥籠」兄弟。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 Tipo 63 型號,從它開始,前置引擎後輪驅動 FR 配置的「Birdcage」,改採中置引擎後輪驅動的 MR 設計,而後的 Tipo 64 與 65 也都依循這個 MR 佈局。而 Giulio Alfieri 更是把 Tipo 63~65 當成有輪子的動力實驗室,嘗試為它們配置從直四、V8 到 V12 在內的各型引擎,最大馬力輸出可高達 430hp、極速更高達 350km/h!!或者是試著改以更輕的鋁管取代鉻鉬合金鋼管,進一步減輕車架重量。由於動力、性能以及車體輕量化都進一步提升,所以後人又稱呼 Tipo 63~65 這幾個型號為「Supercage」!

Tipo 63 不再是前置後驅 FR 設計,而改成中置 MR 配置,而細鋼管車架再覆以鋁合金鈑件,極度輕量化的車重僅有約 600 公斤。

除了「鳥籠」結構之外,Tipo 63~65 設計上還有一些勇於嘗試、大膽的創意,例如您可能注意到它那深陷於車體的擋風玻璃,這是為了符合當時 Le Mans 賽車必須裝置大型前擋風玻璃的規定,設計師將前擋位置降低,一方面符合賽制,一方面又可以獲得很好的空力效果。另一個大膽設計是橫跨配置在「控台」位置的鋁製油箱,此設計可以讓車身獲得最佳配重,而且不會因油量減少而改變前後配重,雖然立意極佳,但其實這是一個具高危險性的設計。

延伸至車頭鈑件下方的前擋風玻璃及配置在中控台位置的鋁合金油箱,是 Tipo 63 另外兩項大膽設計,車尾四支如同防空火炮的排氣尾管,造型相當威風。

雖然 Tipo 63~65 的競爭力更為提升,但卻依然無法克服可靠性的問題,因此這幾款 Supercage 並沒有留下什麼特別的戰績,殊為可惜。

向經典致敬的新鳥籠
Birdcage Concept

「鳥籠」還有個現代版,2005 年日內瓦車展發表的 Birdcage 概念車,就是為了向 1959-1961 年老「Birdcage」前輩致敬的作品。不過,它只是繼承了一些 Birdcage 外型上的特徵罷了,骨子裡,再也沒有細鋼管組成的車架了,取而代之的是代表這個時代最高造車技術的碳纖維單體式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