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 U-CAR 執行主流中型掀背集體評比,找來 4 代 Ford Focus、4 代 Mazda3 與 3 代 Toyota Auris 同場較勁,可惜當時市場上另一款熱門歐系中型掀背車:7 代 Volkswagen Golf 還未進行大改款,因此整體戰力仍較其他已經大改完成、補齊戰力的掀背車吃虧。而今 8 代 Volkswagen Golf 已經亮相,雖然會導入國內的完整規配仍暫不得而知,不過從尺碼、動力來看,究竟 8 代 Golf 有多少勝算?

一如前言所提,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主流中型掀背車,包含 Ford Focus、Mazda3 陸續完成產品大改款,而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也藉由日本原廠大改 Auris 之際,首度導入,與眾多對手一拚中型掀背級距。

至於 7 代 Volkswagen Golf 雖然也在 2017 年先推出小改車型,同時因應市場潮流而在 2018 年推出了 MSB 模組化安全駕駛系統的設定,把 ACC 主動式固定車距巡航系統、AEB 自動緊急煞車系統加入為全車系標準配備。

目前在國內市場上的主流中型掀背車,包含 Ford Focus、Mazda3 陸續完成產品大改款,而 Toyota 總代理和泰汽車也藉由日本原廠大改 Auris 之際,如今 Golf 終於亮相大改款車型,究竟與國內對手相比有多少勝算?

再到 2019 年式車型,台灣福斯汽車將 280 TSI Highline 以上車型標配了 IQ.Drive 系統,乃是台灣福斯首度導入的主動式車道修正輔助,結合車側盲點警示與 RTA 後方橫向車流警示(含煞車輔助)等 3 系統的駕駛輔助套件,整體產品競爭力保持在水準之上。

不過若從車格、車艙鋪陳設計與動力單元來看,或許仍舊有大改款改進的必要,因此在 8 代 Golf 正式導入前,先簡易比較與其他對手之間的規格差異、又和 7 代 Golf 有什麼不同?

8 代 Golf 正式導入前,本篇先簡易比較與其他對手之間的規格差異、又和 7 代 Golf 有什麼不同。

車長與軸距較 7 代略增,但整體空間是否有明顯增加仍待觀察

首先看到 8 代 Volkswagen Golf 與國內主要對手車身尺碼:

8 代 Volkswagen Golf 與國內主要對手車身尺碼一覽
車型 Volkswagen
Golf MK8
Ford
Focus
Mazda
Mazda3
Toyota
Auris
Volkswagen
Golf MK7
車長 (mm) 4,284 4,387 4,460 4,375 4,258
車寬 (mm) 1,789 1,825 1,795 1,790 1,799
車高 (mm) 1,456 1,465 1,435 1,435 1,482
軸距 (mm) 2,636 2,700 2,725 2,640 2,626
後排座椅空間表現
後排座椅膝部空間 (cm) 19 16.5 14 18
後排座椅頭部空間 (cm) 6.5 3 5 7
後排座椅椅面寬度 (cm) 127 131 125 127
後排座椅椅面長度 (cm) 48 51.5 52 51
後排座椅椅面距車頂高度(cm) 92 89.5 94 98
座椅調整機能 60/40 分離
車尾行李廂空間表現
行李廂容積 (litre) 341 327 無提供 380
行李廂深度 (cm) 82.5 85 73 75
行李廂寬度 -最窄 / 最寬 (cm) 101/115 100/110 95.5/138.5 101/128
行李廂高度(cm) 79.5 70 60 71
行李廂距地高度 (cm) 67 76 75.5 71
車尾門開啟後門把距地高度 (cm) 184 185.5 185.5 184

附註 1:8 代 Volkswagen Golf 車身尺碼取自國外數據,唯之後實際導入國內公布之規格,仍以台灣福斯公告為準。

附註 2:Focus、Mazda3、Auris、Golf MK7 之空間數據取自 U-CAR 集體評比測試之結果。

以目前國外公告 8 代 Volkswagen Golf 車身尺碼,先與 7 代車型相比的話,軸距略增加 10mm,車長也加長了一些,不過車寬與車高都縮小了一些。

以中型掀背車的車室空間表現而言,前排空間表現基本上沒什麼問題,但在後排空間往往是決勝負的關鍵。回顧先前 U-CAR 集體評比時,Focus 當時比起 3 代有著大幅度空間改進,而 Auris 在空間上最為吃虧。

至於先前 7 代 Golf 在後排乘坐空間表現上,拜著方正傳統的車尾線條,也帶來後座頭部空間繳出達 7 公分的成績,甚至 97.5 公分的後排座椅椅面至車頂高度也居冠。簡而言之,7 代 Golf 雖然車長最短,但後座空間與行李箱表現為其優勢。

目前國外公告 8 代 Volkswagen Golf 車身尺碼,先與 7 代車型相比的話,軸距略增加 10mm,車長也加長了一些,不過車寬與車高都縮小了一些。

如今 8 代 Golf 整體尺碼更接近於其他對手(或可說與 Auris 相當雷同),雖然軸距增加或許能讓膝部空間再提升,但車寬變窄、車高降低幅度也頗大,是否會影響原先具有優勢的後座空間與行李箱容積的表現,或是原廠透過什麼樣子的設計保留車室空間,有待上市後的實際驗證。

8 代 Golf 車寬變窄、車高降低幅度也頗大,是否會影響原先具有優勢的後座空間與行李箱容積的表現,或是原廠透過什麼樣子的設計保留車室空間,有待上市後的實際驗證。
廣  告

8 代 Volkswagen Golf 動力選擇多元,是否有望導入 48V Mild-Hybrid 成關鍵

再來看到動力單元的比較:

8 代 Volkswagen Golf 與對手動力規格一覽
車型 Volkswagen
Golf MK8*
Ford
Focus
Mazda
Mazda3
Toyota
Auris
Volkswagen
Golf MK7
動力單元 1 1.0L 直 3
渦輪增壓
1.5L 直 4
渦輪增壓
2.0L 直 4
自然進氣
2.0L 直 4
自然進氣
1.4L 直 4
渦輪增壓
燃料 汽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馬力 110 182 165 170 150
扭力 - 24.5 21.7 20.4 25.5
變速箱 - 8 速手自排 6 速手自排 CVT 7 速自手排
動力單元 2 1.5L 直 4
渦輪增壓
1.5L 直 4
自然進氣
2.0L 直 4
自然進氣***
2.0L 直 4
渦輪增壓
燃料 汽油 汽油 汽油 汽油
馬力 150 123 180 245
扭力 - 15.3 22.9 37.8
變速箱 - 6 速自排 6 速自手排
6 速手排
7 速自手排
動力單元 3 2.0L 直 4
渦輪增壓
2.3L 直 4
渦輪增壓**
燃料 汽油 汽油
馬力 - 280
扭力 - 42.8
變速箱 - 7 速手自排

附註*:Volkswagen Golf MK8 目前總計有多達 12 種動力,未來還會有 2.0 升 TSI 引擎加入,因此在此僅列幾個可能導入的單元

附註**:此為 Focus ST 之動力規格

附註***:此為 Mazda Skyactiv-X 國外之動力規格

依照目前原廠初步釋出的簡單資訊,8 代 Golf 包含有 1.0 升直列 3 缸 TSI 引擎,區分 90 匹、110 匹馬力;1.5 升直列 4 缸 TSI 引擎,區分 130 匹、150 匹馬力;2.0 升直列 4 缸 TDI 引擎,區分 115 匹、150 匹馬力,預計變速箱有 6 速手排或 7 速 DSG。

依照目前原廠初步釋出的簡單資訊,8 代 Golf 傳統燃油引擎包含有 1.0 升直列 3 缸 TSI 引擎,區分 90 匹、110 匹馬力;1.5 升直列 4 缸 TSI 引擎,區分 130 匹、150 匹馬力;2.0 升直列 4 缸 TDI 引擎,區分 115 匹、150 匹馬力,預計變速箱有 6 速手排或 7 速 DSG。

除了傳統燃油引擎外,配合 48V Mild-Hybrid 的動力單元也有 5 種,前 3 種單純透過 48V 與 TSI 引擎構成新的 eTSI 動力,區分有 110 匹馬力、130 匹馬力與 150 匹馬力版本,配上 7 速 DSG 變速箱;剩下 2 種則是插電式油電混合技術,1.4 升 TSI 引擎加上 13 kWh 鋰電池,搭配 6 速雙離合器變速箱,區分 204 匹馬力與 GTE 版的 245 匹馬力。最後一個動力單元則是 130 匹馬力的 TGI 天然氣動力。

Golf 提供有 5 種油電混合動力單元,包含 3 個 48V Mild-Hybrid,與 2 個插電式油電混合動力單元。

總計 8 代 Volkswagen Golf 提供琳琅滿目的動力單元搭配,且上列還不包括預計搭載於 Golf GTI、Golf R 的 2.0 升 TSI 引擎。若對照目前國內的對手,以及追求更省油表現的趨勢,則如果導入 48V Mild-Hybrid 的 150 匹馬力版本做為主力銷售,會是最具競爭力的規格,能夠在賦稅、油耗方面同步取得優勢。

然而是否 48V Mild-Hybrid 會造成車價過高,而只能退而求其次改以 1.5 升直列 4 缸 TSI 引擎,這就成了 8 代 Golf 動力選擇的觀察重點。

對比同級對手在引擎油耗表現都頗為出色,Golf 如果導入 48V Mild-Hybrid 的 150 匹馬力版本做為主力銷售,會是最具競爭力的規格,能夠在賦稅、油耗方面同步取得優勢。

至於在安全配備上,相信 Golf 勢必會給好給滿,因此未來國內中型掀背級距是否能讓 8 代 Golf 取得更高的市佔率,除了售價因素外,空間與動力成為另外兩大變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