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第 81 屆 24 小時利曼大賽已結束,人也已平安返抵國內,不過,在這短短一兩天時間內,大賽帶來的一波波衝擊,仍在腦海中烙下永生難忘的印記。這印記當中,不僅僅是關於賽車性能勾引 Petrol head 的各項誘因,而是由來自各國的車迷,所傳遞出來對於賽車運動的熱愛與支持,車手與車隊之間的團隊精神,以及一項頂級賽事的完善的軟硬體週邊規劃,究竟是什麼樣的魅力,我們在這來展開另一段旅程。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76.jpg)
朝聖旅程展開
前一個晚上在巴黎落腳的我,儘管身體已發出種種疲勞訊號,但那精神面上卻因為即將前往的利曼聖地,刺激著腦內啡的分秘、而將情緒拉向高點,此刻雖然躺在床上,但闔上眼睛後的畫面,早是一輛輛賽車劃破空氣的殘影,讓我帶著種種賽事的幻想而難以入睡。
![]() |
幾個小時的睡眠之後,終於等到破曉時分,抱著愉快的心情在歐洲享用早餐,準備與利曼大賽來個長期奮戰,但,古往今來,朝聖旅途總是困難重重,下榻的飯店距離 Circuit de la Sarthe 其實還有著兩百餘里的路程!
團員大巴載著我們出發,好不容易脫離巴黎令人嘆為觀止的交通盛況之後,經過將近 3 個小時的車程,終於看到 Le Mans 小鎮的路標,心思準備飛向賽道的同時,卻沒想到司機突然的一陣急煞,將我從渾沌睡眼惺忪,拉回親臨聖地的崇敬,大批準備前往觀賽的車潮,早已造成高速公路綿延好幾公里的大塞車,你無法期待塞車什麼時候結束,因為大賽期間的每一天,賽道週緣主要交通幹道可以說是幾乎癱瘓,永遠處滿滿的車陣與人潮當中。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56.jpg)
這樣的情況,的確讓人感到不耐煩,但我開始思索著,究竟是什麼魅力可以讓多達 24.5 萬的車迷,從全球各地蜂擁而至,在車內慢慢等、慢慢等,逐漸印入眼簾的景象,開始平復了我的心情。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57.jpg)
Circuit de la Sarthe 賽道大約位於 Le Mans 中心南方 6 公里處,如果是平時,賽道周邊到處荒蕪空地,傳來陣陣寂寥落寞的空氣,但是到了大賽期間,這裡的空地化為了車迷停車、露營、歡慶的絕佳地點,印入眼簾一大片滿滿的車輛,像極了車廠的新車調度集散地,到達賽道週邊的時候已是中午時分,不少露營車炊煙裊裊,也有剛到的車迷幸運地找到停車位,向車內的我們,興奮地表達即將迎接到來的 24 個小時,這一種氣氛就像是求學時期,同學們期盼的園遊會,那樣歡樂。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60.jpg)
24.5 萬車迷共同的期待
大巴擠在賽場聯外道路的車陣中,一塞又是將近半個小時,好不容易踏近賽場大門時,已經距離正賽開跑不到半小時的時間,為了抓緊時間當然是趕緊前往主看台。這時候的主看台早已被觀眾佔滿,全部都專注的盯著 56 輛賽車的蓄勢待發。
緊接著萬眾矚目的比賽,就在主持人一連串的激昂開場中正式揭幕,這時候的賽道上,除了幾十輛賽車瞬間齊發、隨便就飆破百分貝的引擎高轉聲浪,更還有萬人以上如雷的歡呼聲,如此盛況帶來的震撼,你無法隨便就可以感受的到,我想就算是當紅藝人開的萬人演唱會,也會相形失色,或許只有大型軍演中戰機劃破天際、或是大閱兵典禮萬人答唱才可相為比擬。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68.jpg)
而在領略賽事開跑的魅力之後,接下來的 24 個小時除了車隊工程師之外,相信沒有幾個人可以完全專注於賽況當中,而我也開始開始在賽場周邊遊走,並發現,在賽場週緣到處都設有讓人駐足流連的區域,滿滿的商店販賣著賽事紀念品、車隊精品、模型車,或是相當多的餐廳開始接納大批人潮,更還有許多街頭藝人帶來的熱情樂聲。一邊是由引擎聲浪與輪胎橡膠味所譜寫的熱力交響樂,另一側是由 BBQ 與啤酒花的香味、樂團演奏與車迷歡愉笑聲演出的多重奏,兩相交織出的臨場感受,十分神妙。
你會問,他們為什麼這麼開心?這麼興奮?原因很簡單,因為賽車,就是車迷忠誠的信仰、就是他們豐厚文化與生活的一部份。如同國內的媽祖遶境,夏日的墾丁春吶,這樣純粹與自然。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75.jpg)
完善賽道軟硬體設置,Audi 精心策劃的高規格專屬區域
如果攤開賽車場地圖一看,除了賽道硬體設施之外,密密麻麻的標示,例如演唱會的舉辦、小孩遊憩區、各式餐廳、利曼博物館等等周邊配套,全都是為車迷於漫長賽程中,得以稍微紓緩身心的完善規劃,而除了主辦單位的規劃之外,各大車廠與相關廠商如 Audi、Toyota、Michelin 甚至是知名汽車節目 Top Gear,也都設有攤位或是貴賓中心讓與會車迷能夠在賽程中間好好的休息、玩樂一番。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96.jpg)
其中身為 24 小時利曼大賽 10 年多來的熱門贏家,Audi 更是為了來自全球的貴賓規劃出一系列的專屬區域,例如可在裡面安靜享用餐點的 Audi Racing Garden、擁有專屬電梯直達主看台至高點的 Audi Racing Club、現場 Live Band 演奏且可一邊享用法式佳餚的 Audi Racing Arena 以及媒體與車廠工作人員專屬的休憩區等等,均是以高規格打造而成,同時也還有專屬的接駁車 24 小時運送車迷至賽場上各主要據點。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94.jpg)
而各項設施當中較引起注意的是,甚至還為了車迷搭起了臨時的 Audi Racing Hotel,雖然是用簡單的隔板與傢俱所隔成的數千個小型臥房,不過當中卻為車迷準備了盥洗用品、浴袍、拖鞋或是礦泉水等,並且具備 24 小時保全來回巡邏,在身心俱疲的利曼賽事期間,這樣溫馨的小空間,其實以足夠讓人安心、放鬆的好好休息一番。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509.jpg)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510.jpg)
從此可以感受到 Audi 對此賽事的重視之外,相較於賽場其它地區充滿法式的自由無拘束氛圍,在 Audi 特別策劃的專屬區域中,更可以感受到德國高效率、高紀律的具體表現,以及 Audi 強調的科技品牌形像,不得不令人感到欽佩。
show girl 吸引人潮? They don't think so.....
![]() |
除了賽場上如嘉年華般的歡樂氛圍,以及完善的軟硬體規劃令人稱羨之外,筆者還觀察到另一項有趣的部分。相信許多國內車迷對於賽車的印象,除了互相談論著引擎聲浪或是賽車誇張的造型之外,在國內車展或是賽車場內,最常見到的就是穿的少的不能再少、並且不斷搔首弄姿的賽車女郎!而這些火辣辣的女郎及 show girl,卻總是能吸引大批人潮駐足,一旁原本該是主角的車,頓時淪為「配角」。
但是這次利曼大賽,24 個小時的賽程中,賽場周邊的 show girl 數量用手指就能數的出來,可以見得一項賽事的精彩與豐富文化涵養,其實並不用靠「辣妹」來吸引車迷,豐富、有深度的賽事周邊攤位,以及高水準的競賽內容,相信才是一個認真的車迷真正想看的!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555.jpg)
將一切逼向極限的運動-Motorsport
也許現在還是有人將「賽車」與「飆車」畫上等號、或是「≒」這樣子的符號,沒錯,這兩者之間是有共同的東西,例如:追求速度渴望、游走極限邊緣與生死搏鬥的車手、性能強悍的賽車等等,兩者之間有什麼不同?飆車同樣追求速度,但卻多了那份無拘無束的自由隨興的刺激與不負責,專業程度則是因人而異,負面社會形象也隨之而來,但我們現在談的是 Motorsport,是高水準極限綜合發揮的具體呈現。
相信鮮少人中文會以賽車運動來稱之,這邊先撇開複雜的金錢與商業操作,以純粹的角度切入,為什麼賽車被歸類為一項運動 (Sport),除了因為車手需要耗費大量體力之外,更重要的還有嚴謹的規範,和團隊精神的發揮。相信長期關注賽壇的車迷肯定會了解,現今的利曼大賽、F1、WRC、GP2 等國際性賽事中,除了檯面上觀眾看到體力車手之外,一輛車的背後,其實是全球頂尖工程師的心血結晶,一個車隊背後,是由一群高知識份子的運籌帷幄,甚至你以為是黑手的 Pit Crew,各個也都是工程界的一時之選。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477.jpg)
而這次在利曼大賽進入 Pit 參觀時,你可以見到工程師們高效率的極細分工作業,就連賽車沒進站時也是各司其職,專注為突發狀況做準備,Pit Wall 上的軍師更 24 小時緊盯賽況,為各種狀況擬定因應措施。無間的團隊合作,賽車的穩定與性能,還有頂尖車手過人的技巧、體力與意志,唯有全方位的極致發揮,才可以促成一次的冠軍傳奇。更重要的是,各項國際大賽動輒幾百頁的嚴謹賽事規範和安全規格,以規範制約車隊與車手,在制約下發揮一切的極限爭取榮耀,這就是所謂的 Motorsport,也是國內賽車極需學習、努力的方向。
也因為上述的一切,因此車隊全體人員,無不傾盡全力在賽前準備,期待一次將最好的表現在比賽中發揮出來、贏得勝利,這也就是為什麼你看可以看到,經過 20 幾個小時奮戰,最後關頭賽車失控衝撞、退賽宣判時,車手搖著頭看那一整年的期待,最後卻隨著損毀的賽車化為烏有那極度失望與落寞的神情,也是為什麼可以看到冠軍車手衝線之後,對無線電不顧形象的興奮吼叫,或是頒獎台上香檳、淚水、汗水交雜在一起動容畫面,種種的種種,就是在這次利曼朝聖中,無法從轉播得到的重要收穫。這就是賽車運動的魅力所在!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40954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