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的角度出發,汽車會是什麼樣貌?更人性?更平穩?或者,根本又是文宣描述的另一層糖衣?
全新的 Tiida 系列,為歐系 DNA 與日系合作後的重量級車款,身為一部全新出發的產品,在所有有關汽車設計的各個層面,這款車都賦予了中小型房車異於以往的規劃觀點,中小型房車達到大型車的乘坐品質,這個看似新車產品宣傳的典型腳本,卻是 Nissan 踏出框架的決斷,以個人房間為思考,Tiida 嘗試帶給乘員的是「舒適」、「沒有壓力」的感受。
在研發過程中,Tiida 車系不再以舊有設計模式為主要考量,純粹以人的角度思考,由使用者的觀點為圓心,由內而外,打造出一部屬於新世代的車款,不論空間、質感、操控表現,皆以提供駕駛者及乘客「無壓力行車」為至高準則,務必讓其體驗完美、自在、舒適的移動生活。
五體之滿足,Tiida 之根本。
行無勞頓
界定 Nissan Tiida 的價值,若單從行路性切入,您將會驚訝於 1.6/ 1.8 升級距的不安於現狀;底盤之於車,正如同雙腳之於人,這個連接輪胎與車體的結構,通常也是車輛安穩移動的決定性因素,身為重要戰略車款的 Nissan Tiida,非旦擁有全新開發的底盤結構,在其融入歐系 DNA 的設計概念後,利基點除了日系車一貫的靈動俐落外,彎道中,歐洲車最擅長的犀利穩定性也成了 Tiida 的獨特身段。
中小型車級距是國內汽車市場的最主流,也是一直以來競爭最激烈的板塊,依照慣例,中型房車的準車主對於造型美醜、配備多寡總是特別在意,不過既然 Nissan 大膽將乘員感受列為重要的開發項次,Tiida 車系的底盤設計也就格外引人好奇
而在切入正題之前,我們很難不去正視 Nissan 這幾年來在本質方面的提升,特別是以往甚少為消費者在意的隱性特質,尤其是車輛的動態表現,多數人知道追求舒適性,卻相對稀釋操控的重要,在日系車一向較為弱勢的操駕精準度上,Nissan Tiida 便延續了 Teana 車系在輕量化高強度的車體結構概念,在國內消費者向來只在乎配備、派頭的表象需求外,賦予了準車主在台灣多變的行車環境裡,一個兼顧乘坐舒適與靈活操控的汽車選項,意即,在調校得宜的懸吊系統之前,若沒有堅固的車體結構為底,那麼駕駛者將無法精確掌握行車動線,唯有兩者相互平衡,操控與舒適才得以共存,關於此點,Nissan Tiida 歐化的結構設定,已為日系中小型房車帶出操控貧乏的窘境。
在高剛性車體的基礎下,要達到操控與舒適同時存在的動態表現,懸吊系統對於 Nissan Tiida 可謂是關鍵因素,採前麥花臣/後扭力桿式的基本架構,這款車的避震設計搭配的是附減震橡膠的高剛性副樑及主銷後傾角幾何結構,在整體的系統配置中,節省懸吊元件,增加車室空間對於 Tiida 車系相當重要,其它諸如動力、轉向系統等,各個車身區域小體積化的結果,便是相對放大的車艙以及行李廂空間了,超越 Infiniti 旗艦 Q45 的車室長度,Tiida(房車款)的行李廂大到足以放下三套高爾夫球具,此外,優於 Cefiro 的後座膝部空間以及刻意挑高的車身高度,無論是前後座乘員,活動空間絕對寬裕,當然,這其中還包括了與 TEANA 尺寸相當的大型前座椅,光是在車室的體感上,Nissan Tiida 已不再是傳統中小型房車的視野了。
快適的實踐
前懸吊部份,特別量身訂做的內置式回復彈簧與抑震控制器等,皆為 Nissan 在此級距首次導入的全新技術,前者的設計概念為避震器內暗藏具有拉伸阻尼作用的螺旋彈簧,能有效減少過彎側傾,使動態反應更為平穩,乘坐更趨舒適;而抑震控制器,其作用主要在於降低高頻震動,能大幅減少車體晃動所帶來的不適感。
與軸承採一體化設計的整合型輪糓,除了易於維修外並減少壓配工序外,對於空間應用及輕量化方面均有助益。至於後懸吊,Tiida 車系的彈簧與避震器為分置式結構,概念當然也是以增加乘坐空間為目的,同時,藉由達到輪胎與路面的垂直關係,足以提供車輛更好的抓地能力;值得一提的是,除了組態上的結構設計外,在隔音工程上,NVH(Noise/ Vibration/ Harshness)技術的導入,能夠大幅抵銷來自車底方面的噪音,Nissan Tiida 對乘坐舒適的定義,顯然在「聽覺」上也佔去很大的比重。
實際行駛,開闊的車室空間及絕佳的底盤設定,動態反應上,全新的底盤設計以適切的懸吊行程成功處理了路面坑洞,在不使車體過度彈跳的前提下,崎嶇狀況的行路表現,Nissan Tiida 確實已有幾分歐洲車款操控刁鑽的神韻。
由顛覆傳統的想法出發,從 Tiida 車系的問世,我們可以看出新世代 Nissan 汽車的宏觀格局,「跨級距」的整體產品水準,將使得該品牌旗下所有車款的車格向上拉抬,無論從動力系統、乘坐舒適性及總體設計等區塊來看,Nissan Tiida 代表的確實是一種值得期待,一個移動價值重新改寫的無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