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受到疫情的影響,陳意凡在 2019 年 11 月代表臺灣、參加完於義大利羅馬所舉辦的 FIA Motorsport Games 賽車世運會後,已有兩年多沒有坐進他再熟悉不過的賽車座艙裡,但是意凡與他的隊友、同樣來自臺灣的李育全 (Thomas Yu Lee),以及義大利籍的車手 Lorenzo Veglia,卻在 2022 年 2 月的 2022 Abu Dhabi 6 小時耐久賽中,多次跑出技壓歐洲職業車手的單圈成績,只可惜最終因為機械故障才不得不將領先拱手讓出。

U-CAR 編輯部日前不但請來陳意凡與我們一起試駕即將帶著 Maserati 重返賽道的 MC20,還與他進行了簡短的訪問,聊聊他這兩年的心路歷程。

因此,趁著日前試駕 Maserati MC20 的空檔,意凡不但與我們分享了他這次的參賽紀錄影片,我們還特別與他進行了簡短的訪問,除了和他聊聊這次比賽的過程、心得,以及未來他的參賽計畫,也問了他對於這兩年參與 U-CAR《賽道測試》的想法。

  1. U-CAR:這次是在什麼樣的機緣下,讓你們去參加 2022 Abu Dhabi 6 小時耐久賽?
因為隔了兩年多沒有比賽,這段期間都在做其他的活動、尋找贊助,很幸運地在 2021 年中、遇到之前也有在贊助賽車的車手李育全,而且剛好他也有去跑一場 F1 賽道的想法,加上閒聊過程中還發現,我們之前曾經在同一個周末、參加過不同級別的同一個比賽,所以雙方在討論過後,便決定去參加年初在阿布達比舉辦的 2022 Abu Dhabi 6 小時耐久賽。
2021 年中、意凡遇到過去就有在贊助賽車的車手、同時也是 Drive DOPE 創辦人的李育全 Thomas Yu Lee (圖上) 後,組隊參加了 2022 年初在阿布達比舉辦的 2022 Abu Dhabi 6 小時耐久賽。
  1. U-CAR:飛抵阿布達比後,賽前你們做了什麼準備?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飛中東的班機變得很少、一週只有一班而已,加上還有一些 PCR 等的檢測要做,所以我們很早就飛過去做準備了,而且因為我們住的飯店就在賽車場裡面,所以雖然賽車還沒有到,但是我們還是在那邊熟悉環境跟狀況,並觀摩其他車隊的練習;練習的前一天,我們則是又做了一次的 PCR,才能夠進到賽車場裡面跟這次第一次合作的 LP Racing 車隊會合,進行車輛與器材等的整備。
由於所住的飯店就在賽車場裡,所以意凡他們又做了一次 PCR 後,馬上就去跟這次第一次合作的 LP Racing 車隊會合,進行車輛與器材等的整備。
  1. U-CAR:這次的比賽,你在排位賽與正賽前段的成績都很好,能夠跟我們說一下這段過程嗎?
陳意凡這次的比賽,排位賽時很可惜,因為那時候我做出來的單圈是全場最快的,連 Ferrari 的廠隊車手都沒有我快,但是因為排位賽只有 12 分鐘、加上暖胎大約 4 或 5 圈就結束了,結果我的隊友出場進行排位後沒多久,就因為場上發生撞車意外而中止,所以他沒有做出理想的排位成績,因此在成績加總計算後,我們只有拿到第 3 的席次。
不但得快速地做出最快單圈成績,耐久賽還得進站加油、更換輪胎與車手,賽程充滿變數。
正賽的時候,雖然我們原本可以從第 2 位開始起跑、蠻有優勢的,但是落到第 3 名後,我們在第一個彎就得先守住自己的位子,然後再找尋進攻機會,而在一開始,由於我們的後方是一輛 Lamborghini Huracán Super Trofeo 賽車、速度比我們的車快很多,所以一開始我運用了許多阻擋的技巧,沒讓它超越,並成功守住了更後面的 Porsche 賽車,且逐漸拉開距離。 而在守住自己的位子後,儘管我們的賽車使用的是舊胎,但是那時候、我知道我的速度是比第 2 名的 Porsche 還要快的,所以我在第六個彎就把它超掉了,並開始對當時排第一的 Ferrari 賽車發起攻擊。 Ferrari 的賽車雖然在彎中的速度較慢、我們跟得上,但是它在直線上很快,所以我利用慢車的阻擋、在彎中超過它幾次,可是一到直線就會再被它拉開,因此在那一個小時我都沒有辦法把它超過,始終維持著 0.7 秒的差距。
雖然 Ferrari 的賽車在直線上擁有動力優勢,但在精湛的技術加持下,意凡在彎中一直可以緊緊地咬在其後,甚至幾度在彎中成功將其超越。
進站加油換手上場後,由於我們的進站時間點非常好,且沒有被太多的慢車擋到,所以在領先的 Ferrari 賽車進站後,我們成功地拿下了第一的名次,並慢慢地將差距拉開到大約 48 秒;可惜的是,我們賽車的傳動軸竟然在此時發生故障,只好將車輛開回 Pit 進行維修。 更可惜的是,雖然這個傳動軸的零件我們前一天才換上了新品、理論上不應該會壞,但很可惜的是,它就是壞了,而且現場也沒有備料,所以我們也只好就此退賽。
雖然拉出了 48 秒的領先優勢,但是因為賽車不幸發生傳動軸故障的意外,義大利籍的第二棒車手只好將車輛開回 Pit 進行維修,並因為沒有備料只好就此退賽。
廣  告
  1. U-CAR:這次比賽結束之後,你有沒有什麼特別的感想?這兩年來,參與 U-CAR 的《賽道測試》計畫,對你有沒有什麼幫助?
我覺得參加 U-CAR 的《賽道測試》,對我的幫助蠻大的,因為我們經常一天要測試 4 輛、甚至 5 輛的車,然後車種有快有慢、有些很好開有些不是那麼好開,所以我就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去適應一輛車,相對的就有幫到我能更有效率地去適應賽車,且在車上很快就可以知道能夠做什麼、不能夠做什麼,而這也是我覺得為什麼雖然已經兩年沒賽車了,但是我卻可以在練習時做出那麼好的成績之原因。 對於這次比賽的感想,我則是覺得真的很可惜,因為這次無論自己、隊友或車隊,都是很有實力的,但是在領先 40 幾秒的情況下退賽,那個打擊真的是蠻大的,特別是我足足等了兩年多才終於盼到這場比賽,而且對贊助商也很不好意思,
意凡認為參加 U-CAR 的《賽道測試》,由於需要在很短的時間裡去適應一輛車,所以可幫他更有效率地去適應賽車。
  1. U-CAR:這兩年,你都沒有機會真正坐上賽車,你如何讓自己可以一重新回來坐上賽車,就做出甚至比歐洲職業車手還快的成績?
坦白說,我就是把它想得簡單一點,無論是街車還是賽車、都是車,我知道開車的方式基本上相差不會太多,所以我就是用我測 U-CAR《賽道測試》單圈成績的方式去測試它的極限,概念上並沒有太大的差異,只有車輛的極限不同而已;幸運的是,之前做 U-CAR 賽道測試的時候,也有測過一些動力輸出很大的車,這些動力很大的車,其實有時候動力還比賽車場上動力有限制的 GT3 賽車還大,加速上的感覺差不多,只有過彎的極限、電子系統的輔助不同而已,所以重新坐上賽車後我並沒有什麼恐懼感,再加上這兩年對車輛與場地的適應力有了不小的提升,所以才能做出這麼好的成績。
意凡認為無論街車還是賽車,開車的方式與概念基本上相差不會太多,只有車輛的極限、電子系統的操作不同而已。
  1. U-CAR:接下來,意凡又有什麼樣的參賽計畫呢?
目前、我是希望可以在 2022 年底前再參加一場國際的賽事、延續年初的規劃,並藉此機會找尋更多的贊助商,因為 GT3 等級的賽事所費不貲;比較可惜的是,我們亞洲的車手與車隊的資源很少,所以歐洲的車隊對我們過去的成績非常陌生,也不知道你的能力究竟在哪裡?因此對我們的要求就會比較高,也需要更多的贊助商來支持,不過我現在不求大額的贊助,只希望能有更多的小額贊助商願意支持,能夠讓我可以湊出足夠的經費、在賽車旁貼上我們的國旗,參加一場年底的耐久賽或是明年整季的歐洲 GT3 賽事,並看看有沒有機會能夠進軍 Le Mans,證明我們也是有能力可以跟歐洲職業車手對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