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福斯集團在 2023 年第一季的年度記者會中,就已經透露在為電動車的導入而積極準備,隔年的年度記者會上則完整展示即將導入產品規劃,包含了 Audi Q4 系列、Škoda Enyaq 系列、Volkswagen ID.4 與 ID.5,以及 VWCV 的 ID.Buzz。

這幾款產品的共通點,就是採用 Volkswagen 集團的 MEB 電動平臺所打造,而時序來到 2024 年第三季末,導入國內的 MEB 大軍也已陸續上市,或是已展開預售,在相同平臺各自表述的狀態下,對有意入主德系電動車的消費者而言,要怎麼選擇呢?

在台灣福斯集團麾下 4 個品牌所導入的 MEB 產品中,已經藉由預售確認國內首波僅有長軸導入的 Volkswagen ID.Buzz LWB 除外,因為其主打的級距市場為 7 座廂式休旅,其餘包含 Audi Q4、Škoda Enyaq 以及 Volkswagen ID.4 與 ID.5,都是競爭最為激烈的中型 SUV 級距作品,甚至集團內品牌之間的競爭也同樣激烈。

Volkswagen 集團針對一般級距電動車的打造,推出了 MEB 的平臺,包含Škoda、Volkswagen 以及 VWCV,都大量運用 MEB 平臺打造電動車。至於集團豪華品牌,後續則是主要會以 PPE 平臺來打造。

雖然都是 MEB 平臺所打造,但品牌各自表述略有不同

台灣福斯集團麾下 4 個品牌中,Audi Taiwan 早在 2020 年開始就陸續導入純電戰力,2020 年第三季末時先行發表了 e-tron 與 e-tron Sportback,也就是小改款後更改命名規則的 Q8 e-tron 系列,隔年則在國內市場帶來了轎跑車系列的 e-tron GT 家族;至於 Q4 e-tron 與 Q4 Sportback e-tron 則是 Audi 在 2021 年所發表,雖然是採用集團內一般品牌的 MEB 平臺架構所打造,但掛上了四環廠徽後,成為了豪華品牌純電 SUV 的成員,也成為了 Audi 純電戰力的入門選擇。

台灣福斯集團在 2024 年第一季末,正式宣布麾下 4 個品牌都將推出電動車,除了 Audi 是原本就有電動車在臺販售,其餘品牌則是開啟全新電動車世代。

這也直接反應在 Q4 e-tron 車室空間陳設上,相比純電旗艦休旅 Q8 e-tron 的 3 螢幕駕駛座艙,Q4 e-tron 的雙螢幕設定在科技質感上就較為遜色些許,但這也符合豪華品牌在產品制定上,同樣也有入門豪華、旗艦豪華等差異規劃。國內市場 209 萬起的價格設定,對比尺碼稍微大一些、同屬中型 SUV 的 Q5 車系來看,價格確實具備強大競爭力,對於現行油車車主而言,也具備了一定的「油轉電」吸引力。

Audi 在 Q4 e-tron 的導入後,有了品牌入門電動車的全新選擇,並訂出了 209 萬的入門價格設定,Škoda Taiwan 與 Volkswagen Taiwan 的電動休旅作品,則有著較為相近的價格帶設定。

Škoda Taiwan 與 Volkswagen Taiwan 陸續在 2024 年第三季,正式發表了麾下 MEB 戰力作品,價格帶分布其實是比較接近的設定,Enyaq 與 Enyaq Coupé價格為 163.8 萬起,而 ID.4 與 ID.5 則是 169.8 萬起,雖然同樣是 MEB 平臺所打造,但在外觀造型上卻有著鮮明差別,除了各品牌設計風格差異之外,Škoda 積極展現獨到的品牌美學思維,確實地賦予麾下產品更多不同氣勢,這樣的氣勢不僅限於電動車款,在傳統燃油車型上也同樣如此。

台灣福斯商旅在 2024 年 9 月份正式在國內展開 ID.Buzz 預售,同步也確認首波僅導入 7 座長軸版車型,這除了延續台灣福斯商旅主打 7 座產品線的品牌定位,同時也與集團其他 MEB 成員,有著更明顯的目標銷售族群區隔。

Škoda 在 2023 年時就已經透露了近兩年的產品規畫藍圖,小型 SUV 級距的 Elroq 業已準備發表,從設計圖樣能看出與 Enyaq 的明顯區隔,Enyaq 在設計上還保有與油車系列相仿的「水箱護罩」樣式,從 Elroq 開始則展現出更為「電能化」的風格,不再保留車頭飾板造型。這也意味著Škoda 在 Elroq 開始,會是更具備自我風格的樣貌,但是否會延續到預計 2025 年推出的 Enyaq 小改款上,則仍有待後續原廠揭露。

Audi Q4、Skoda Enyaq、VW ID.4 / ID.5 規格諸元一覽
車型 Audi
Q4 e-tron
Audi Q4
Sportback
e-tron
Škoda
Enyaq
Škoda
Enyaq
Coupé
VW
ID.4
VW
ID.5
價格帶 (萬) 209~234 220~245 163.8 171.8~
198.8

169.8~
199.8

186.8~
209.8
車長 (mm) 4,588 4,588 4,649 4,653 4,584 4,599
車寬 (mm) 1,865 1,865 1,879 1,879 1,852 1,852
車高 (mm) 1,632 1,614 1,621 1,621 1,634 1,618
軸距 (mm) 2,764 2,764 2,765 2,765 2,771 2,771
車重 (kg) 2,145 2,145 2,137 2,145

2,241

2,240
行李廂
容積 (L)
520~
1,490
535~
1,460
585~
1,710
570~
1,610
543~
1,575
549~
1,561
煞車系統 前碟後鼓 前碟後鼓 前碟後鼓 前碟後鼓 前碟後鼓 前碟後鼓
車型 45
e-tron
advanced
45
Sportback
e-tron S line
85 85 Pro S Pro S
動力架構 永磁同步
馬達
永磁同步
馬達
永磁同步
馬達
永磁同步
馬達
永磁同步
馬達
永磁同步
馬達
驅動方式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後輪驅動
最大馬力
(匹)
286 286 286 286 286 286
最大扭力
(公斤米)
55.6 55.6 55.6 55.6 55.6 55.6
電池容量
(kWh)
標稱 82
可用 77
標稱 82
可用 77
標稱 82
可用 77
標稱 82
可用 77
標稱 82
可用 77
標稱 82
可用 77
續航里程
(公里)
563
(WLTC)
565
(WLTC)
566
(WLTP)
577
(WLTP)
539
(WLTP)
569
(WLTP)
支援最高
快充功率
(kW)
135 135 135 135 175 135
10%~80%
快充時間
28 分鐘 28 分鐘 28 分鐘 28 分鐘 26 分鐘 26 分鐘
0-100 公里
加速時間
6.7 6.6 6.7 6.7 6.7 6.7
輪胎尺寸
235/55 R19

255/50 R19

235/55 R19

255/50 R19

S line

235/50 R20

255/45 R20

235/50 R20

255/45 R20

235/50 R20

255/45 R20

235/55 R19

255/50 R19

235/50 R20

255/45 R20
車型 55 quattro
S line
55 quattro
S line
RS GTX GTX
動力架構 前後
雙馬達
前後
雙馬達
前後
雙馬達
前後
雙馬達
前後
雙馬達
驅動方式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四輪驅動
最大馬力
(匹)
340 340 340 340 340
最大扭力
(公斤米)
前 13.7
後 55.6
前 13.7
後 55.6
55.6 69.3 69.3
電池容量
(kWh)
標稱 82 標稱 82 標稱 82 標稱 82 標稱 84
續航里程
(公里)
541
(WLTC)
548
(WLTC)
548
(WLTP)
502
(WLTP)
510
(WLTP)
支援最高
快充功率
(kW)
175 175 175 175 185
10%~80%
快充時間
28 分鐘 28 分鐘 28 分鐘 26 分鐘 26 分鐘
0-100 公里
加速時間
5.4 5.4 5.4 5.4 5.4
輪胎尺寸
235/50 R20

255/45 R20

235/50 R20

255/45 R20

235/45 R21

255/40 R21

235/45 R21

255/40 R21

235/45 R21

255/40 R21

透過規格諸元可以清楚看到,Q4、Enyaq 以及 ID.系列在尺碼上的各自表現,而同屬 MEB 平臺所打造,再加上國內市場導入都選擇大電池容量版本 (可用 77kWh),而後驅單馬達、四驅雙馬達等地動力數據表現都相去不遠,比較特別的,是 Volkswagen 在 ID.5 車系的電池系統上比較特不同,除了 ID.5 GTX 電池容量多了 2 度電 (標稱 84kWh、實際可用 79kWh),就連支援的快充功率也來到 185kW,而 ID.4 的單馬達車型卻支援到 175kW 快充功率,都是比較不同的設定。

回到前面所提到,Enyaq 車系與 ID.4、ID.5 在價格帶較為相近的部分,這與Škoda 和 Volkswagen 原本就都屬一般品牌,品牌目標消費族群多少會有重疊,除了品牌喜好度、外觀設計的各自展現外,在配備設定與車室空間表現等,應當就會是消費者選購時的重點所在了。

廣  告

先進主動安全配備乃是基本盤,舒適配備怎麼配置才是重點

在主被動安全配備上,可以確認呼應著市場潮流,先進主動安全配備已經是市場競爭力的基本盤,各車系在高階產品、或者是定位較高的車系上,將功能更強的高階燈組科技列入配置;最重要的差異,應當還是駕駛與舒適配備的設定不同,也很可能會成為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參考依據。

Q4 駕駛儀表最大且支援中文,Enyaq 與 ID.4/5 數位組合較新但不支援中文

駕駛與舒適配備中最直接、也最容易從駕駛座艙感受到的,就是數位儀表的配置,Audi Q4 e-tron 系列搭載的是 10.25 吋數位儀表加上 11.6 吋觸控螢幕,Škoda Enyaq 系列與 Volkswagen ID.系列則是小型的 5.3 吋數位儀表,中控螢幕則是 12.9 吋的觸控螢幕,雖然 Q4 e-tron 上面的 10.25 吋數位儀表看起來比較大,但 Enyaq 與 ID.的配置卻是比較新穎的組合。不過,如果真要在電動車領域上有所突破,多數傳統車廠在車載娛樂系統上仍有長足進步空間,或者說有必要與電動車新創品牌借鏡。

Audi Q4 e-tron 駕駛座艙採用 10.25 吋數位儀表加上 11.6 吋觸控螢幕的組合,而Škoda Enyaq 系列與 Volkswagen ID.系列則是小型的 5.3 吋數位儀表,加上 12.9 吋 (13 吋) 的觸控式中控螢幕。雖然 12.9 吋版本較為新穎,但目前都沒有支援中文。

除了螢幕吋數組合不同之外,另一項比較重要的差別,是 Q4 e-tron 上面的車載娛樂系統,雖然給人比較經典的感受,但有支援中文介面,而 Enyaq 與 ID.的系統版本則並不支援中文,何時會有中文介面的升級,目前並沒有確切訊息傳出。除了車載娛樂系統與其他兩系列不同之外,Audi Q4 e-tron 系列只有標配恆溫空調,三區恆溫空調則是列為選配項目,這同樣也是配備上較為不同的差異性。

全景天窗或玻璃車頂在 Enyaq 與 ID.系列中,雖然並非全車系標配,但多半在如 Enyaq Coupé RS、ID.4 GTX、或是 ID.5 全車系等較高階戰力設定的車型上,列為舒適配備項目的標配內容,在 Audi Q4 e-tron 車系上同樣也是列為選配;從這些配置上可以看出,Audi Taiwan 藉由配備設定的方式,來制定出更具吸引力的價格,這也與品牌位階有所關聯。

在舒適配備比較之下,會發現Škoda 在電動車領域上同樣也將品牌空間運用的巧思導入其中,最明顯也是最特別的,就是駕駛座車門有著傘筒與摺疊傘的配置,Škoda 也將之列為全車系標配,後窗手動遮陽簾也在標配項目之中,感受到Škoda Taiwan 在產品設定時的積極。另一項可以比較的,就是高階的環繞音響系統,Q4 e-tron 系列將高階音響系統全數列為選配,Enyaq 則是 RS 車型導入了 Canton 音響系統,至於 ID.系列,ID.4 車系僅在 GTX 車型上配置 Harman Kardon,ID.5 車系則是全車系列為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