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走訪高雄縣市後,若要進一步瞭解台灣的開拓史,那更不能錯過見證台灣歷史的台南府城,各項豐富的歷史古蹟,包括赤崁樓、大天后宮、孔廟、大南門城、延平郡王祠與五妃廟等景點,構成了台灣自荷蘭殖民時期、明鄭統治到清朝統治期間的歷史大脈動,而由日據時期台南州廳所改建的國家台灣文學館與原台南測候所等古蹟,則是觀察台灣日據歷史與台灣文學發展史的重要資產。
赤崁樓
位於民族路與赤崁街交叉口的赤崁樓,是台南市最著名的名勝古蹟與精神象徵,列屬國家一級古蹟。明永曆 7 年(1653 年),荷蘭人在此興建「普羅民遮城」,作為行政與商業中心;鄭成功驅逐荷蘭人之後,將其改為「承天府署」;入清之後,地震天災頻仍、兵馬倥傯,造成赤崁樓建築傾頹殆盡,至光緒年間才於舊台基重建,經過多次修繕之後,才成為今日呈現在國人面前的容貌。
回顧赤崁樓的歷史,荷蘭人所建的普羅民遮城,目前僅剩城堡大門和文昌閣旁的砲座遺跡。清朝時重建了文昌閣、海神廟、五子祠、蓬壺書院與大士殿五棟建築,但在日治時期,五子祠遭颱風吹毀,大士殿則被拆除,至民國 54 年的重建,以鋼筋水泥取代原有的木質結構,雖保有原貌,但古意喪失,相當可惜。但總地來說,當今三層樓的赤崁樓仍為一座風雅優美、層次豐富的建築,同時內部陳列了文史資料及相關文物,戶外則有因各式碑碣聞名的「小碑林」,相當值得您前往一遊。
赤崁樓開放時間為上午 8 點 30 分至夜間 9 點;入場需購門票,全票為 50 元,半票 25 元。
大天后宮
在赤崁樓斜附近的大天后宮俗稱台南媽祖廟,初建於明永曆 16 年(1662 年),原本是明鄭時期寧靜王朱術桂的府第,施琅攻下台灣之後,於康熙 22 年(1683 年)改建為天后宮,是台灣最早的官建官祀媽祖廟,也是媽祖由天妃晉封天后的開基祖廟。天后宮是台灣僅存的明朝官家建物遺制,擁有四進建築,面寬三開間,規模宏大,雖曾經因翻修屋頂致外貌已變,但廟中仍隨處可見當年建築的精緻富麗,木雕、石刻、彩繪、壁畫為大天后宮藝術之寶,可觀之處頗多,而廟中清廷所賜的古匾、古聯、古碑數量眾多,深具歷史價值,為全台廟宇之最。
原台南測候所
原台南候測所興建於明治 31 年(西元 1898 年),為日據時期在台灣所興建的五座測候所之一,最難能可貴的是,台南候測所是僅存一座,同時,測候所因其圓形建築空間與造型相當特殊與保存完整,因而深具歷史與文化參考價值,並於民國 92 年 11 月公告為國定古蹟。
雖然已不具第一線的測候功能,但是現今已於新蓋的中央氣象局台灣南區氣象中心辦公大樓,共同納入氣象博物館範圍,辦公大樓內部共設有氣象、地質、天文與海象四大主題展場,針對不同主題有許多互動式模型、展示短片與科學儀器,提供民眾了解的各種氣象知識。
博物館為免費開放參觀,開放時間為周一至週五,上午 9 點至 12 點,下午為下午 2 點至 5 點,至於個人遊客欲參觀測候所,可於每日上午 10 點與下午 3 點兩個定時解說時段,前往參觀。
台灣文學館
國家台灣文學館館舍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國定古蹟,前身是建於 1916 年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光復後的台南市政府,文學館舍多年來因戰爭或年久失修而毀損,因此自 1997 年開始進行修復整建工程,於 2003 年完工,是國內近年來「古蹟再利用」的重要案例,大門進入左側便保有舊有結構剖面與改建施工紀錄,相當具歷史意義。
2003 年 10 月開館之後,在優美的日據官方建築下,成為國內第一座國家級文學博物館,國家文學館便有系統的蒐集、保存、研究從早期原住民、荷西、明鄭、清領、日治、民國以來累積的大量文學資產,更透過展覽、推廣教育等方式,是文學親近民眾,帶動文化發展。目前國家文學館研究以臺灣文學專題為主,不定期舉辦相關之研討會、展覽、藝文講座等活動,館內亦設有主題圖書閱覽區和兒童文學書房,民眾可辦理閱覽證件進入閱讀或觀賞視聽資料。
國家文學館開放時間為週二至週日上午 10 點至下午 5 點,免費參觀,同時提供中文定時導覽與 15 人以上之團體預約導覽。
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
位於中西區友愛街日治時期的「台南山林事務所」,現已改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山林事務所前身為明治 36 年(1903 年)成立的樹苗養成所,至昭和 18 年(1943 年)太平洋戰爭時期,精簡數個營林機構,成立「台南山林事務所」,隸屬於總督府殖產局山林課。光復後,山林事務所歷經多次改組及改制,更名為「楠濃林區管理處」,最終於民國 78 年遭裁撤。
至 91 年時建築名列市定古蹟,並整修為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目前建構並提供完整的旅遊資訊服務,帶動台南市文化觀光發展;營運項目包括提供旅遊資訊服務、文藝交流活動,提供市民藝文創作研習發表空間、或舉辦研討會議等等。目前也已將孔廟為中心的周邊商家,規劃為「台南孔廟魅力商圈」,因此,不管是詢問旅遊資訊或者欣賞此歷史建築的美感,這裡都相當值得您一探究竟。
孔廟
位於南門路的文廟,即一般統稱之孔廟,三百多年來歷多次修建,奠定台南孔子廟「左學右廟」、「前殿後閣」的規則,為全臺最早之孔廟以及國家一級古蹟。早在明永曆 19 年(西元 1665 年)鄭成功參軍陳永華便倡議建孔廟,聘請敦品勵學之士,興國學。至清康熙 23 年(西元 1684 年),台灣知府蔣毓英進行修建,孔廟更具規模,殿中懸掛康熙御筆「萬世師表」,定名「台灣府學」;光緒 13 年(西元 1887 年)再改名為「台南府學」。
現文廟向東(南門路)的大門是東大成坊,向外的坊楣上有「全臺首學」四字橫匾。文廟西側的西大成坊,長年不開。大殿為大成殿,是文廟的主殿,樑上懸掛著清朝多位皇帝御筆的匾額,民國 39 年蔣總統中正先生亦頒一匾「有教無類」,都是極為珍貴的文物。除了主殿,兩側還有東廡、西廡、後殿、文昌閣和泮池等聞名古蹟,祀奉歷代先賢先儒,保存中國建築古風,實為國內獨有之風格。
台南孔廟開放時間為上午 8 點 30 分至夜間 9 點;入場需購門票,票價 25 元。
大南門
大南門城又名「寧南門」,建於清雍正 3 年(1725 年),當時為木造樓台和柵門,是府城南通的要道。至乾隆 53 年(1788 年)改用土塊、黏土以及搗碎的貝殼、磁片、磚片混合而成土城垣,其堅固不亞於石塊。1835 年時為防禦作用,添建了外廓,當時城門計有八座。
日治時期,為道路開闢的因素,拆除了絕大部分的城門,僅殘存大東門、大南門及小西門,1935 年時則重建了大南門,將附近闢為「南門綠園」,並集建了大南門碑林,總共陳列了 61 塊碑碣,為重要史料,可一窺當時人民生活輪廓;碑林則依碑碣內容分為記功、修建、建築圖、捐題、墓道、示告等六大主題,是台灣重要的歷史資產。城門前有日據時期的台南州立放送局,雖然目前已不具備廣播功能,但與同一時期成立的台北及台中州立放送局,成為台灣最早設立的廣播電台。
1963 年城樓毀於颱風之後,大南門城於 1977 年再次重建,為目前全臺唯一存有外廓的老城門,而城樓上視野遼闊,可由此鳥瞰台南街景,樓閣建築優雅、燕尾舒暢,掩映在林蔭之中。另外,城樓上有展示不同方位的古照片,今昔對照之後,可以發現都市發展的變化步調,已在城門留下痕跡。
大南門城開放時間為上午 8 點 30 分至夜間 9 點;免費入場。
五妃廟
五妃廟奉祀清初隨明寧靜王殉國的五位侍妾,現已列為國家一級古蹟。滿清入關之際,寧靖王朱術桂奉詔來台,至明永曆 37 年(1683 年),明軍敗退,寧靖王從容殉國,他的五位侍妾、俾女亦自縊從殉。至清乾隆 11 年(1776 年),巡台御史范咸等人巡視寧靖王及其妃子之墓,崇尚其義烈,加上後人追念,便下令在墓前建廟祭祀,稱「五妃廟」,為傳統上的「陰廟」。而廟的右側,有「義靈君祠」,相傳是當年殉節的侍從太監之合塚。整個五妃廟的腹地綠樹環繞,墓廟合一,小巧玲瓏,風景頗佳。
五妃廟開放時間為上午 8 點 30 分至夜間 9 點;免費入場。
成功大學
成功大學校區位於勝利路及大學路一帶,是南部重要的學術研究發展中心,並以優美的校園聞名。成立於民國 20 年的成功大學,前身為台南高等工業學校,45 年改制為省立大學,60 年再改制為國立成功大學。其校區由於道路的開闢,與陸續添構的新校地而分成數個區塊,加上位於台南縣歸仁鄉的航太實驗場,總校地面積高達 130 公頃。
在所有的校區當中,以光復校區最受遊客青睞,園內綠茵處處、小徑通幽,建築物大都採紅磚建築,整體顯得十分典雅。而成功湖、湖畔草地與相望的榕園,使得光復校區更為出名。除了上述的校園風光,光復校區還有位於文學院旁的「小西門」古城遺跡,是昔日台灣府城的八大城門之一。小西門建於清乾隆 56 年(1791 年),本來位於逢甲路與府城路交叉口,後來因為道路擴建而移置於此,更使光復校區多了一番古風。
景點 | GPS 座標 | 停留時間 | 旅遊型態 |
赤崁樓 |
東經 120°12'09.1" |
1 小時 | |
大天后宮 |
東經 120°12'04.5" |
20 分 | |
原台南測候所 |
東經 120°12'18.2" |
20 分 | |
國家台灣文學館 |
東經 120°12'15.3" |
2 小時 | |
孔廟文化園區旅遊資訊中心 |
東經 120°12'142" |
20 分 | |
孔廟 |
東經 120°12'14.2" |
1 小時 | |
大南門城 |
東經 120°12'12.9" |
30 分 | |
延平郡王祠 |
東經 120°12'27.7" |
30 分 | |
五妃廟 |
東經 120°12'18.6" |
30 分 | |
成功大學 |
東經 120°13'04.6" |
1.5 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