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成了「大魯閣卡丁四小時耐力賽」以及「PGO Bug Racer 場地獨走賽」兩項賽事後,URT 在兩項賽事中也分別達成了完賽、享受競速樂趣等目標,但同時也有了深刻體驗:即使 URT 投入賽車是以休閒運動為出發目標,但賽前如人身部品裝備選擇、體能訓練等的準備工作,依舊非常重要,絕不能等閒視之。
尤其對於大多數鎮日在辦公室打拼的上班族來說,參加任何比賽都會是相當嚴苛的考驗,所以在完成了 4 耐以及場地獨走賽後,我們特別參考多本國外相關書籍,彙整了以下幾種常見的賽車手體能鍛鍊方式,準備好好鍛鍊體能,已備戰接下來的考驗。
體能基礎好,才能盡情享受
或許許多人對賽車的印象就是「開快車」,因而輕忽體能訓練的重要性,但不論繞圈賽、爬山賽、拉力賽、獨走賽,各種形式的競賽對車手來說都是嚴苛考驗。即便只是從臺北開到臺中,對駕駛人來說也是有體力上的負擔,更何況在高速行駛狀態下,手眼協調、專注力以及體力都是缺一不可。
以全球最頂級的賽事 F1 為例,車手擠在小小的駕駛艙中,以如同座在地板上的姿勢駕駛方程式賽車,沒有冷氣更沒有音響,引擎就在駕駛座正後方,腳部兩側則有輪胎、煞車系統等,車手等於是坐在溫度高達 60 度的烤箱裡面駕馭戰駒。根據統計數據,平均每一場比賽結束後車手會瘦 3 公斤之多,身體流失的水份之多可見一斑;體力負擔之重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而體力流失進而就會影響專注力,先別說單圈成績會一落千丈,更可能會影響自身與其他場上人員的安全。
國內賽車運動並不算風行,整體汽車文化發展也還不夠蓬勃,因此體能訓練一領域當然也就無法透過專業健身教練來設計專屬菜單,僅能比照職業賽車手的訓練方式,針對基礎體能、手臂、脖子以及背部肌肉群進行訓練。
有氧運動培養基礎體力
如同前述,賽車活動需要相當優異的體能來支持,不同於許多球類運動或田徑項目,爆發力並非主要需求,瞬間踩踏油門比較大力,並不會因此多加 10 匹馬力,耐力反而來得更重要;因此建議進行游泳、腳踏車、慢跑或是快走。
伸展運動
除了體力與基耐力增加,柔軟度也相當重要,尤其長時間就駕駛姿勢,如果身體過於僵硬、柔軟度不好,更容易發生受傷狀況,在軟硬之間取得平衡,無論日常生活或是從事各類運動,都是非常重要的觀念。
適度重量訓練
由於駕駛需要長時間操作方向盤、排檔桿、甚至於手煞車,因此手臂、背部以及胸部肌肉群也需要適度鍛鍊,可以避免比賽結束後疲勞痠痛,肌耐力不足也可能會在過程中發生不必要之運動傷害,嚴重的話還有可能會產生意外。進行重量訓練時要特別注意,不同於健美選手以雕塑肌肉為主訴,其他類型之運動選手則可能進行爆發力之訓練,賽車運動主要需要的還是肌耐力,因此不需要將器材、啞鈴之重量持續提高。
另外,做每一組動作時要適度循環與休息,例如闊胸運動可以訓練手臂之肱三角肌與胸大肌,一回合可以進行 8 次,然後休息一下再進行下一回合。除了擴胸之外,也建議可以做背部下拉的動作,這項動作能有效訓練背部與手臂之肌肉群。如果有各人專屬或所屬健身房有專業教練指導,亦可以循問教練,針對各人需求擬出訓練菜單。
職業賽車手除了會針對上半身做重量訓練之外,還會針對手腕以及平衡感做訓練,方法是坐在體操球上讓身體控制平衡,雙手則是握著槓鈴來模擬操控方向盤,這樣不但能練習身體之平衡感,也能透過雙手握著槓鈴平舉,訓練前臂與手掌虎口肌肉。
頸部肌肉訓練
這是賽車活動中最重要的一項訓練,雖然現階段 URT 是以休閒運動為目標,但還是可以透過簡單練習,在家中就能作頸部肌肉訓練;身體平躺在床上同時頭部騰空,慢慢將頭部抬起再放下,重複即可。
除了不斷地對體能進行訓練外,如何選擇人身部品也是參與賽車運動的重要一環,所以 URT 的下一篇報導,便將完整地告訴你賽車人身部品該如何選擇,以及人身部品認證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