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U-CAR 編輯部報導廣泛的新車消息、試駕報導及各式各樣的專題文章,但同時,我們也一直都對賽車抱以熱情,因此 2012 年 8 月,由幾名 U-CAR 編輯部的熱血同仁們與朋友,便組成了 U-CAR Racing Team (以下簡稱 URT),至今,共參與了 2 場 Go-kart 卡丁車耐久賽,但我們的目標,還是想要用一輛人人都負擔得起、也是我們平常接觸的一般市售量產車,參加場地賽或越野賽,來一圓存在我們心裡已久的賽車夢。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2.jpg)
終於,在長時間的上課、車輛整備、安全裝備購買,並從行事曆滿滿的行程中擠出一點空閒時間後,我們報名了 12 月 7 日至 9 日,由車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舉辦的 TRCC (Taiwan Rally Car Championship) 臺灣拉力房車錦標賽,而且原以為賽車距離現實生活很遙遠,但真的去做了後,才發覺原來夢想並不遠。
你也買得起的比賽車,1993 年 Honda Civic
夢想之所以不遠,是因為我們的比賽車並非所費不貲的工廠賽車,而是你我家門口或許就停著一輛的 1993 年份 Honda Civic,也就是大家俗稱的 5 代 3 門喜美或是 K6。之所以選擇它,主要是因為無論 K6 或 K8 (6 代 Civic),國內都有很豐富的備料及改裝部品,若你的預算不多,那麼 Civic 將是很棒的選擇,因為它買起來便宜 (這輛車我們在網拍上只以 3.5 萬元購得)、修起來便宜、改起來也很便宜,可以讓你的賽車路走得更無壓力、更長久,這也是 U-CAR 平民賽車計畫最一開始的初衷。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1.jpg)
![]() |
在行前整備部分,我們將絕大部分的經費都擺在安全部品上,包含兩張由拍賣網站標得的中古國產賽車桶椅、兩組參賽必備的中古 4 點式安全帶、車用滅火器,以及一只朋友出借的 Nardi 方向盤,而人身安全部品則有附正、副駕駛通話器的 Stilo Trophy DES Rally 安全帽、Sparco 20' Club HANS、OMP 卡丁車賽車服、賽車手套及賽車鞋。
至於比賽車的性能面上,則只有稍加針對底盤性能做提升,幫車齡 20 年的這輛 5 代 Civic 換上了一組朋友汰換下來的 2 手 TEIN 高低及阻尼可調避震器、煞車效果及抗熱衰竭性較好的來令片,以及 5 條 Michelin PS3 街道用性能輪胎 (含備胎);動力方面並沒有更動,除了一回來便替它更換國內知名度不高、但過去親身試用效果不錯的荷蘭 Eurol 機油外,唯一改變的是、換上一顆朋友協力車廠幫我們從備料庫裡找出來的加大節氣門,其餘皆維持原廠採用的 1.6 升單凸輪軸引擎,最大馬力 116 匹,搭配 5 速手排變速箱。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0.jpg)
就這樣,URT 一行人便踏上圓夢之旅,在 2012 年 12 月 7 號清晨,開著我們的「小白」,以及一輛裝滿行李、向太古福斯商旅借來的 Multivan 2.0 TSI 4Motion,從臺北朝臺東縣成功鎮出發,要在 7 日下午 2 點前、趕到 TRCC 設立在臺東成功鎮上的賽事總部 (HQ) 進行報到手續。
驚險刺激!令人著迷的 Rally
拉力賽和場地賽最大的不同,在於比賽場地就是一般道路,透過封路與交管,所有比賽車輛在這條路線上進行點到點的衝刺,用愈短的時間完成就是勝利者,這段路程稱為 Special Stage (SS)。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4.jpg)
一個完整的 Rally 賽事,通常包含了勘路 (Recce)、實際試跑 (Shakedown) 和正式比賽 (Race) 等 3 大部分,但這次 TRCC 由於只有 5 個 Special Stage (SS),且每個 Stage 的長度也不過 10 公里左右,和 WRC 世界拉力錦標賽每個分站動輒 15~25 個 SS,每個 SS 長度都從 20 公里起跳的規模相差甚多,因此 TRCC 的比賽流程簡化為只有勘路及正式比賽 2 大部分,需要封路的 Shakedown 予以省略。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05.jpg)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18.jpg)
![]() |
7 日這一天,除了報到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勘路!勘路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製作路書 (Pacenote),正副駕駛一起開車進入 SS 比賽路段,將路段中所有需要提示的重點由副駕駛記錄下來,包含左彎、右彎、彎幅大小、跳臺、水坑、濕滑等一切資訊,再由副駕駛於比賽時回報給正駕駛,讓正駕駛依路書進行操駕判斷。
或許你會認為賽段不過 10 公里長,在探路時多跑幾次路線就熟了,為何需要副駕駛?還要大費周章做路書?那是因為在國外正式的 Rally 比賽,進入 SS 製作路書的次數是有限制的,絕對不可能讓你有機會熟記路線,再說 SS 至少長達 20 公里,就算你記性再好也不可能完全記得起來;所以,還是培養好製作路書以及搭配副駕駛的好習慣吧!
![]() |
副駕駛的重要性,URT 成員了然於心,因為在比賽前,我們已請教過國內 Rally 老將高清榮,以及前陣子才遠赴保加利亞參加 IRC 賽事的林沅滸及沈慧蘭夫妻,從他們口中體認到副駕駛的重要性,以及許多製作路書的方法與「眉角」。所以這次比賽,身為 URT 成員之一的筆者,選擇擔任副駕駛的角色,正駕駛則由以前同是汽車媒體的建亮出任,比賽一結束就得出國試車的主筆負責協調工作的車隊經理,不怕冷的柏攸則用相機幫大夥紀錄這重要的時刻。
勘路開始!使用 3 分法製作路書
7 號下午 2 點至 4 點,是 TRCC 大會開放勘路的時間,主辦單位告訴我們 2 點一到,集結區將會有前導車帶領參賽車手進入 SS 路段進行勘路,但當我們準時在 2 點抵達集結區時,前導車後方卻只有我們一輛車尾隨進入比賽路段勘路,一度讓我們誤以為是不是搞錯了勘路時間。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75.jpg)
這次的比賽路段分有 Section-A 及 Section-B 兩段,長度分別約 9 公里及 11 公里,進入比賽路段後,發覺路面狀況相當複雜,除了柏油之外,還有水泥鋪裝路、泥濘、碎石及積水等,平時開車很少碰到的情形、這回一次全碰上了!
先前,Rally 老將高清榮教我們做路書時要將彎幅分成 6 個等分,左 1~6、右 1~6 來判別彎道,數字愈大代表彎幅愈深,必須放慢速度。但為了讓正駕駛好記,我們這次只將彎幅區分 3 個等級,1 代表可全速通過或稍鬆油門、2 代表需帶點煞車、3 代表低速彎,必須徹底減速。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11.jpg)
手忙腳亂!路書亂掉了該怎麼辦?
![]() |
正式上路後,正駕駛邊開車邊解讀彎角:左 1、右 3、右 2 長;我則在筆記本上寫下這些口令,但由於路面很差、彈跳很大,原本該寫下的左 1、右 3、右 2 長,變成一坨我自己也看不懂的亂碼,只好請正駕駛再將速度放慢,並適時停靠路旁讓我做筆記。後來改以更好寫的英文字母 L、R 來取代左、右,才讓製作路書的過程順利許多。
此外,我沿路還記下路旁的標的物,例如土地公廟、流動廁所或是豬寮等,好讓比賽時若路書亂掉,還能靠這些標的物找回來。但這樣的方法卻也有盲點,因為這條賽段能標記的點不多,沿路除了樹之外還是樹,久久才有能標記的點,也讓我在第 2 次進入賽段進行試報及修正路書時,發生了迷航的狀況,一直過了好幾公里,才有標的物讓我從迷失的路書上重回正軌。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5.jpg)
後來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我們用來記錄比賽路線軌跡的 QSTARZ LT-Q6000 計時器,它內建有類似路碼表的功能,從起跑點開始啟動後,我每 3~4 個彎就在路書上記下里程,一旦路書亂掉,只要對照 QSTARZ 和路書上的里程,就能找回目前的位置,減輕許多我在報路時的壓力。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90.jpg)
最後,為了確保路書的正確性,加上勘路時間還允許,我們第 3 次進入比賽路段,於路書上再加入直線距離、入彎前及出彎後靠左靠右,還有會彈跳的部分加以標註之外,我和正駕駛也一再討論報路時機,最好的狀況就是當正駕駛對前方路況產生猶豫前,副駕駛就要報出路來,循著這個節奏,我們順利地進行了一次完美的搭配,路書及報路節奏都沒有問題,讓我鬆了一大口氣。
忙碌的夜晚,新手講習後的影片複習
下午製作完路書後其實已經有點疲累,但再來還有晚上的新手講習課程要參加,這是給沒有越野賽賽車執照,也就是初次參加越野賽的車手參加,由 TRCC 主辦人、大家都叫他張老師的張文溥親自主持。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6.jpg)
課程一開始,張老師告訴大家拉力賽最重要的就是掌握時間,只要未依大會規定的時間抵達指定地點就是遲到,會遭到罰秒而影響成績。所謂指定地點包含驗車點、TC 點 (Time Contorl)、起跑點等地方,而大會指定抵達的時間都記載在時間卡 (Time Card)上, 每位車手 Time Card 上的時間會依發車順序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拿到 Time Card 是參加拉力賽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副駕駛的任務之一。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16.jpg)
![]() |
結束重要的新手講習,腦中雖然還沒消化完剛上的課,但是回到下榻的民宿、看看手錶時間卻已經是晚上 10 點,除了趕緊把少得可憐的贊助商貼紙、車手姓名與大會號碼牌貼紙依照規定貼到小白身上外,稍加梳洗後,我們便又回到房間讀出車內攝影機的影片,再次檢查路書是否有錯誤或是需要補強的地方,直到再三確認都沒有問題後,才安心地躺上床,準備迎接明天正式挑戰的到來……(未完待續)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428.jpg)
![](http://image.cache.u-car.com.tw/articleimage_357387.jpg)